方言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470篇,会议文献有5篇,学位文献有31篇等,方言学的主要作者有詹伯慧、孙立新、徐红梅,方言学的主要机构有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伴随普通话普及率的逐年提升,学界面临年轻群体方言能力持续减弱、方言文化重视程度不高、有效区域方言保持机制匮乏等问题。通过深入阐释语位、语势理论,深挖方言语势的...
2.[期刊]
摘要: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概述了韩国地理语言学的历史和发展,并介绍其主要成果。20世纪中叶以后,韩国的地理语言学才开始兴起。随着20世纪末电脑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处...
3.[期刊]
摘要: 平遥方言中有一定批量且具特色的“X+人”式使感词,它的结构形式为:谓词语素+“人”,其中“人”在这里发生词义虚化,没有实际意义,可看成黏着语素。这类使感词在语...
4.[期刊]
摘要: “起[■i41]”作为益阳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多功能语素,经历了一个不断虚化的过程。除实义动词和量词用法外,它既可以作趋向动词,充当句子谓语或补语成分,也可以...
5.[期刊]
摘要: 根据浸入式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自然语料,发现苗语松桃话的被动义主要是由to^(44)构成的被动句来表达。运用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来考察苗语松桃话to^(44)词被动句...
6.[期刊]
摘要: 文章讨论崇阳方言中程度补语的结构类型及表意特征,兼论程度副词作状语和补语的不对称现象,以及程度副词和补语结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和选择,揭示该方言程度范畴的表达特色...
7.[期刊]
摘要: 金堂方言中的形容词重叠是重要的构形和构词手段,通过计量考察发现,金堂方言形容词重叠主要有“二A二A”“A眯(眉)A眼”“焦A吧A”以及“ABB”等四种构成形式...
8.[期刊]
摘要: “儿化”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在保山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形成了一定的方言特色,基于共时的角度广泛搜集语料,从语音特征、词类分布、使用功能三个角度分析保山方言中...
9.[期刊]
摘要: 新发现的汉语教科书《中华正音》诸抄本是重要的汉语域外纸本文献,该书由精通汉语东北方言的朝鲜人所编写,它所记录的词语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19世纪东北方言的...
10.[期刊]
摘要: 方言比较是考证本字的重要方法。以汉语方言喷射义"biāo"为例,这个词通行于吴语、闽语、粤语、赣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南宁平话等,至少有"滮""瀌""飙""...
11.[期刊]
摘要: 在四川话中,“外祖父/母”的称谓主要由词根“公/婆”加词缀或直接词根重叠而成。这类称谓所加词缀均为前缀,有“家”前缀,如“家公/婆/家”;“外”前缀,如“外公...
12.[期刊]
摘要: 本文回顾了学界对汉语方言之间相互关系的三种计量方法:特征统计、词源统计和词汇相似度计量,指出这三种计量方法采用的是非整体的、语音和词汇上受限的考察方法。文章阐...
13.[期刊]
摘要: 语种编码广泛应用于语言资料存储和检索、语言图书馆、语言博物馆和档案馆、语言传播和使用、语言信息处理、语言资源管理等领域。国际标准ISO 639-3有关中国的语...
14.[期刊]
摘要: 方言与民俗文化相互包容、互为表里,又相互制约、互为因果,二者同为“地方性知识”,是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方言既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15.[期刊]
摘要: 以“韵律-句法对应层级”为分析框架,发现常德方言中不同类型的韵律对于句法均有制约作用。双宾结构等方面的证据表明,常德方言的核心重音由动词指派,动词短语的“左轻...
16.[期刊]
摘要: 影视作品中的方言在多大程度上为受众所接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2006年首映、以西安临潼话为主要影视语言的电影《紫陀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受众...
17.[期刊]
摘要: 方言作为共同语的组成部分,是最鲜活的语言,最能反映群众本质生活。文章以忻州方言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角度,对方言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变异中的主动修辞行为,...
18.[期刊]
摘要: 语言承载着文化,人类世界多姿多彩的文化很大部分依靠语言呈现和传承,方言地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太湖县为安徽省安庆市辖县,属于皖西南地区...
19.[期刊]
摘要: 山东微山县南四湖附近有5个菏泽移民乡镇,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改道时,菏泽灾民迁徙至此而形成的移民方言岛。移民方言内部略存差异,主要表现为知庄章读音...
20.[期刊]
摘要: 判断句在很多语言中都有所体现,安顺苗语也不例外。以判断系词为依据,安顺苗语判断句可以分隐性判断句和显性判断句两种,判断句还能受否定词修饰构成否定判断句。根据判...
1.[会议]
摘要: 依据语音实验结果确定调型、调值时,前人已进行了有益探索,如"界域"、 "斜差"策略,但尚需完善.本文结合听感实验等,提出"基频差值"、"音区跨度"、 "样点优...
2.[会议]
摘要: 属于实证研究的语言学研究,一般需要选择发音人作为研究对象的有效代表,因此发音人必须符合研究所需的代表属性.本文探讨发音人的背景如何使之成为语言群体的代表.本文...
3.[会议]
摘要: 本文对 汉语方言的分区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汉语方言与汉语方言分区、汉语方言分区的方法、方言分区的标准、汉语方言分区的争论等进行了论述。
4.[会议]
摘要: 文章通过对杭州萧山高中生的语言使用与方言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目的要了解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学生的方言使用能力;方言的使用范围与社会功能;方言使用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5.[会议]
摘要: 英国学者戴维·克里斯特尔编著的《现代语言学词典》说:方言是“一种语言地域上或社会上有自身特点的一种变体,可以从一批特殊的词和语法结构来识别。口说的方言通常带有...
1.[学位]
城镇化进程中外来人员用语现状的考察——以义乌外商言语社区和工厂言语社区为例
摘要: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革命而出现的社会发展进程。义乌是浙江中部的一座三类城市,它既不临海,也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农耕面积较小,因此这里曾一度是浙江...
2.[学位]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优选论成功解决天津话三字组连读变调之谜的实例,探讨优选论相较传统的生成音系学的理论优势,由此突出了优选论在理论预测性及体现语言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
3.[学位]
摘要: 本论文以作者的母语——山西浮山方言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其与山西方言、以及所属山西方言临汾片的关系出发,找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力求做一个详细的描述,并进行分析讨论...
4.[学位]
摘要: 本论文系统调查研究了作者自己的母语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话,信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文章总体分语音、词汇、语法三大部分,其中第一章到第五章描写了信阳方言的语音...
5.[学位]
摘要: 客家方言古语词的研究目前还存在着考释数量有限、考证本字不一、总体研究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客家方言的代表梅县方言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古语词进行专门研究。 ...
6.[学位]
摘要: 近年,汉语的层次问题逐渐得到语言学界重视,历史层次分析法已经成为方言研究的重点。闽语的音系复杂而古老,是历史层次分析最好的样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从...
7.[学位]
摘要: 全文内容共有六大部分组成。前言介绍了祁县的地理概况以及祁县方言的归属一晋语的并州片。第一章首先对祁县方言重叠式名词进行界定,并介绍祁县方言重叠式名词的类型和特...
8.[学位]
摘要: 韩国的华侨在韩国长期生活和社会活动,不知不觉受到韩国的影响,其中,语言方面的影响最大。在韩华侨的语言环境很复杂,在家里或华侨之间使用汉语,可是在其他场合使用韩...
9.[学位]
摘要: 论文提要赣东北客语地处我国汉语方言最复杂的地区,处于当地吴语、赣语的包围之中。由于来源的不同,赣东北客语分为两支:一为汀州腔,一为广东腔。 这两支方言在...
10.[学位]
摘要: 本文对石城客家方言词汇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前面有三个部分分别从词源、词形、词义几个方面对石城方言词汇进行了描述,论述其特点。在此基础上...
11.[学位]
摘要: 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描写了新邵县城酿溪话的代词系统,把酿溪话和周边方言、近代汉语进行了比较,试图分析和解释酿溪话代词所涉及的语法现象,填补酿溪方言语法...
12.[学位]
摘要: 语音意识(phonological awareness)是对言语的音位片段的反映与控制能力(Tunmer,1984;Tunmer & Herriman, 19...
13.[学位]
摘要: 关于洞口赣方言,前人陆续有过调查和研究,但调查的都只是单点方言,对它的全貌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以致对它的归属现在也还有争议。笔者实地调查了洞口赣方言10个代表点...
14.[学位]
摘要: 作为方言中的特殊现象,方言岛大多由移民形成。我国学术界关注较多的是南方方言岛,北方方言岛的描写和研究还不太多见。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两陵镇一些满族村,是清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