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503篇,会议文献有1062篇,学位文献有124篇等,方志学的主要作者有郑益兵、林衍经、詹跃华,方志学的主要机构有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兰州大学、云南省志办公室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宋代理学、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思想理论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思想文化走向,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长足发展。宋书奠定了后世书本的审美范式。两浙...
2.[期刊]
摘要: 文章详细讨论了宋代沈园与绍兴府城的关系,以回应对沈园地理方位的质疑。通过对古代绍兴等地的地方志相关条目的考察,作者发现地方志中以“府”代指府治方位,其他地点以...
3.[期刊]
摘要: 地方志书是严谨科学的资料性文献,其编纂出版必须遵守逻辑的基本要求,以保证谋篇纲举目张、记述经纬通达、资料真实准确。逻辑思维渗透在志书编纂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中,包...
4.[期刊]
摘要: 方志为中国特有文献,具有重要的资治、教化、存史、兴利的作用。自宋以来,物产成为方志必载门类,记载了特定时空下的物产名录与描述信息,成为农业史、区域史、经济史、...
5.[期刊]
摘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人文背景下的科技史研究逐渐兴起,方志物产知识库正是顺应这一学术潮流的产物。在方志物产知识库的构建过程中,充分了解研究者的需求是前提条...
6.[期刊]
摘要: 以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县级城市——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为研究对象,以运河兴衰与中国近代交通方式更迭为切入点,聚焦京畿地区运河城市交通变迁与城市发展,通过分析运河沿运...
7.[期刊]
摘要: 清代是方志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扬州地区方志的编纂达到了顶峰,扬州学者们本着求公和求实的编纂理念投入到修志事业中去,对方志学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他们在体...
8.[期刊]
摘要: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共七十二册,收录了宋代九千多位诗人的二十多万首诗歌,可谓皇皇巨著,实有功于学林。但因宋诗的分布范围广、流传时间久、数量又...
9.[期刊]
摘要: 民国时期,作为传统文献类型的方志发生了向现代转型的巨变。本文主要从出版视角关注方志的管理与流通,将方志文本的生产者纳入到出版所涉的两大维度——国家与市场的框架...
10.[期刊]
摘要: 1981年以来,王葆心的《方志学发微》《虞初支志》《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古文辞通义》和《经义策论要法》等五部著作陆续整理出版,王葆心研究也在此基础上展...
11.[期刊]
摘要: 商周时期,存在四个古梅国,即河南新郑县西北梅山、安徽亳州西南梅城集、湖北黄梅西北部黄梅山、固始县北梅家古堆。古梅国是商王文丁之弟梅伯的封地。商朝末年,纣王继位...
12.[期刊]
摘要: 概述明清时期兴化府的地方总集编纂,共17种,其中明代9种、清代8种,明代诗文总集以《莆阳文献》《续莆阳文献志》《莆阳全书》为代表,明代诗歌总集以《郊居诗抄》《...
13.[期刊]
摘要: 文章基于爱如生中国方志库中的数据信息,研究我国古代地方志的编纂特征,主要包括时间特征、空间地理特征、连续性特征等。研究发现:时间特征上我国方志明清发展程度最高...
14.[期刊]
摘要: 清代前期朝阳县曾有一段时间为辽东府义州及锦州府锦州、义县所管辖,但因各种原因却被当地首部志书《朝阳县志》(民国十九年版)所阙录。“朝阳市石刻碑文及钟磬铭文调查...
15.[期刊]
清末民初云南地方志编纂的现代化转型——以赵鹤清《滇南名胜图》为中心
摘要: 滇人赵鹤清于民国四年(1915)撰《滇南名胜图》一书,择取云南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编次,图文并茂展示云南各地山川景色、文物古迹,云南名胜的自然之美和人...
16.[期刊]
摘要: 2007年潘超、丘良任等主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了道光《大定府志》辑录的《蛮峒竹枝词》100首,多为乾隆时期贵州诗人余上泗亲历采风所著,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第...
17.[期刊]
摘要: 虽然只烧造出汝瓷的初级品,但民国时期的汝瓷烧造活动是在汝瓷发源地进行的一次具有开辟意义的全新探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汝瓷的全面恢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
18.[期刊]
摘要: 铁力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西南山麓与松嫩平原交汇带上。物产丰饶,战略地位重要。本文试以13世纪初蒙古金的战争作为历史分期点,把前700年兴旺,后700年荒...
19.[期刊]
摘要: 清代方志的编纂制度分为中央修志制度和地方修志制度。中央修志制度包括皇帝诏书、命令和中央机构对方志编纂的规定;地方制度则包括各地对通志、府州县志、乡土志和专志的...
20.[期刊]
摘要: 清代民国契约文书作为史料的学术价值,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对各个时期中国历史的书写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回顾其发展进程,发现有关学者多以...
1.[会议]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综合年鉴必须与时俱进,深入反映地情,突出地方特色,做到常编常新,在创新中实现文化自信.笔者结合编纂《沧州年鉴》的体会,...
2.[会议]
摘要: 本文是在方志文化自信理念提出后,对方志文化自觉进行的初步思考.文章阐述了方志文化自信与方志文化自觉的概念与关系.并从方志的根源、方志的数量与内质、方志文化的影...
3.[会议]
摘要: 大事记位居地方综合年鉴之首,是年鉴的窗口和门面,提高新形势下“大事记”的编纂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部分地方综合年鉴“大事记”编写中,存在着将大事记写成领导大...
4.[会议]
摘要: 目前地方志事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依法治志不仅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也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经过两轮...
5.[会议]
摘要: 方志转型,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更是志书改进提高的需要.志书之长不胜枚举,但其薄、臃、乏、疏也不容忽视.对此,本文提出4法,即着眼“大要”,做好加法;着眼“瘦身...
6.[会议]
摘要: 编纂镇村志,以镇村志为村落文化的载体,留住乡风乡俗乡音乡味,让镇村志赋予有价值、有意义的民风民俗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并使其得以传承、发展,很有意义.写好民风民俗...
7.[会议]
摘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64号)精神,各地相继启动了新形势下乡镇志编纂工作,并...
8.[会议]
摘要: 编修村志既能以生动翔实的材料为群众提供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教育今人、传承文化、启迪后代.同时,也是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一次深刻、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大量...
9.[会议]
摘要: 编修乡镇、村志,既是在抢救乡土历史文化,记住乡音、留住乡愁,传承文化血脉,又为后人和后世提供了历史智慧,对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价值,对挖掘乡土文化资...
10.[会议]
摘要: 村落当志.作为政府官修省、市、县(区)志延伸和补充的村志修编,已正式纳入国家方志大体系之序列.国家名村志工程的推出,拉开了全国村志修编的帷幕.但从国家方志事业...
11.[会议]
坚持中篇体制做好细节文章——关于年鉴框架设置、条目类型及内涵的实践与思索
摘要: 说起地方综合性年鉴的框架,除去卷首、卷末,其主体部分(或者说百科部分)的结构层次表现为“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级.“类目”“分目”是大板块与小板块,“条目”...
12.[会议]
摘要: 本文从志书编纂中的篇章设计、记述方法、地域文化、图片编排等方面,对突出志书地方特色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索.
13.[会议]
摘要: 《中国抗日战争志》项目暨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启动,是方志界、史学界的一大盛事.作为有幸参与《安徽抗日战争志》编纂工作的修志人员,在参与过程中,就中国地方抗日...
14.[会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模式相对固定不变,大多沿用上世纪80年代初年鉴创编时期使用的方法.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模式编纂出版的年鉴实用性不高、可...
15.[会议]
摘要: 乡镇是我国现行四级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最大的一级行政建制.上世纪80年代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之初确定的“三级志书”,未将乡镇志...
16.[会议]
摘要: 大事记,作为史志的基本体裁比较常见,举凡各种类别的综合性资料载体往往以“大事记”的形式,记述大到一个行政区域、小到一个社会基本单元(如公司、学校、部门等)所发...
17.[会议]
摘要: 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年鉴编撰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做好年鉴编撰工作,是新时代年鉴编撰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探究的问题.本...
18.[会议]
读志用志中如何开展地情知识大奖赛——以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情知识大奖赛为例
摘要: 修志为用.在志书编纂出版任务陆续完成之后,如何深入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充分发挥志书的“资治、教化”作用,是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2014...
19.[会议]
摘要: 笔者参加工作以来,前30多年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当代地方史研究和年鉴编纂,对农村有真情,发表过较多的“三农”问题研究成果.2015年起,因为工作需要,从事地...
20.[会议]
摘要: 2016年,当二轮修志接近尾声之际,作者把自己参与方志编纂和研究的重心,由市、县(区)志转向乡镇志.在志友们的帮助下,选择了两个点:一是安徽省六安市苏埠镇,一...
1.[学位]
摘要: 论文在普查全国性方志目录及贵州方志目录基础上,考定贵州现存旧志214部,时代最早的刊於明代,数量以民国最多,占比48%;明代最少,仅占6%。志书类型则县志爲最...
2.[学位]
摘要: 江西现存旧志数量,学者统计不一。论文讨论各目录书着录不同的原因:(1)收书范围不同;(2)着录标准不一;(3)收录考证不细。论文取众家目录所载方志,删去新志、...
3.[学位]
摘要: 方志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献体系,它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凡文化昌盛、传统保留较深的地区必然也有连续编修志书...
4.[学位]
摘要: 《西干志》为近代徽州大儒许承尧(1874-1946)所撰,成书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是一部辑录歙县西干地区地理环境、人文风貌的乡镇志,全书共七卷,其稿...
5.[学位]
摘要: 清代钟方的《哈密志》,是其在道光二十五年担任哈密办事大臣时,翻阅整理案牍、搜罗史书、或实地考察后撰写而成的一部继明代王世贞《哈密志》之后的又一反映哈密政治、经...
6.[学位]
摘要: 浙江有“方志之乡”之称,在方志发展史上地位突出。以宋元流传于世的方志为例,全国现存完整和较为完整的约有40余种,其中今浙江境域占了19种之多。在这些方志之中,...
7.[学位]
摘要: 张国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学者与藏书家。他出身科举,前半生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先后供职于清政府和北洋政府。50岁后弃政从文,专事著述,学术成就...
8.[学位]
摘要: 《嘉定镇江志》成书于宋宁宗嘉定年间,由镇江知府史弥坚主修,教授卢宪编纂。该志成书之后,其后历代目录书都较少著录该志。《嘉定镇江志》原本三十卷,现仅存二十二卷,...
9.[学位]
摘要: 《晋祠志》作为山西方志史上私人编纂成书的一部方志作品,成书于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1902-1906),是由乡人刘大鹏所撰。全书四十二卷,共十五门类,对晋祠...
10.[学位]
摘要: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对外交通便利,山东人出洋历史悠久,自古至今,由于经商、战乱、灾荒等原因使不少山东人侨居海外,特别是近代以来山东侨民足迹遍布...
11.[学位]
摘要: 陈履中,河南商丘人,祖籍江苏宜兴亳村,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生,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享年六十八岁。雍正三年在宁夏为官,清正廉洁,敢于谏言,政绩颇丰...
12.[学位]
摘要: 郭子章是晚明士大夫中的精英士人,不仅于政坛功勋卓著,于文学领域也颇有建树。本文以郭子章的方志文献为研究对象。首先,笔者根据郭子章《传草》中关于其著述的确切记载...
13.[学位]
摘要: 宣歙镇地处长江以南的安徽南部,是唐代中后期东南型藩镇之一,是唐中央政府的重要税源地之一。在安史之乱前,宣歙镇是粮产自给自足,经济多重发展的富裕之地。在安史之乱...
14.[学位]
摘要: 清代方志中的各类地图非常多,相关讨论也已较为丰富,而关于清代方志地图作者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学术界关注较少,笔者认为可以对清代方志中地图作者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
15.[学位]
摘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衡阳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始祖炎黄二帝,与衡湘大地有着不解之缘。相传炎帝和黄帝衡湘大地上留下拓荒文明的足迹,耒山脚下,炎...
16.[学位]
摘要: 从北洋时期天津社会治理的角度对杨以德进行研究,把个人的历史活动放到宏观历史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对研究北洋时期地方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深化杨以德研究都具...
17.[学位]
摘要: 随着神话研究的深入,神话学者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古文献中的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上,以民俗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神话研究,成果颇丰。近年来,神话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18.[学位]
摘要: 地方志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成立专门机构,按照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采取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诸体综合运...
19.[学位]
摘要: 《海黎志》记载了历代海南的海防和黎防,是海南方志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存明清海南方志38部,其中有海防和黎防记载的方志有35部,说明了海防和黎防在海南治理中的重要...
20.[学位]
摘要: 乾隆、同治与民国《巴县志》中,记载了丰富的民俗事象与信仰内容,通过梳理和分析,不仅可以呈现巴县民间信仰的具体形态,也能为进一步探究巴蜀民间文化及信仰内涵提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