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75篇,会议文献有10篇,学位文献有42篇等,曲艺的主要作者有苗怀明、马奇、倪金艳,曲艺的主要机构有南京大学文学院、南开大学、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作为新发现的大部头的水浒鼓词,内容涉及到《水浒传》小说的第四十四至五十二回,以及第六十回的一部分。概述《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的版本、故事...
2.[期刊]
源出时调 流为大观——从《银纽丝》看明清俗曲曲牌与北方曲艺的关系
摘要: 我国的曲艺艺术是历史发展与积淀的产物。其中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曲艺的繁荣期,而明清时期则是从古代曲艺演化为现代曲艺的关键过渡期。在明清时期,类似《银纽丝》等俗曲...
3.[期刊]
摘要: 子弟书的作者在文中嵌入自己的名讳,对此,后世阅者有不同的解读。《红楼梦》子弟书《遣晴雯》之作者有“芸窗”“蕉窗”之辨。据卷首云:“芸窗下医余兀坐无穷恨”署芸窗...
4.[期刊]
摘要: 清代时期说唱艺术空前繁荣。在众多演绎西汉故事的作品中,《新出绘图说唱西汉演义鼓词》是一部在民间流传颇为广泛的通俗作品。它在小说《西汉演义》提供的基本故事情节和...
5.[期刊]
摘要: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19世纪初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学界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勘、版本、文学、舞台四个方面,其中文献文本层面的研究最多、最完...
6.[期刊]
摘要: 著名曲学家卢前于1930年受聘于国立成都大学中文系讲授散曲,其讲义《散曲史》于1931年由国立成都大学排印出版,此为中国第一部散曲史著作.此著作以现代文学史的...
7.[期刊]
摘要: 吴震生为清康乾之际皖籍知名曲家,其剧作《玉勾十三种》多取历史故事为题材,主"悦夫似史,憎夫真史"之态度进行创作,在题材选择、角色搭配、语言设置等方面颇具特色....
8.[期刊]
摘要: 目前学界见到的《八义记》版本主要有汲古阁本与继志斋本两种.继志斋本《八义记》成书于万历后期,托名为徐元所作,但作者并非其人;汲古阁的作者已不可考,其底本的定型...
9.[期刊]
摘要: 评书是一门独特的"说话"艺术,以一人饰多角的方式,通过说、演、评、博的技能,跨越时空限制的手段来J展现历史事件、现实生活或神话传说.评书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
10.[期刊]
摘要: 桐城歌起源于汉代安徽桐城地区,是集桐城地域风情、诗词戏曲与民间演艺于一体的地方民歌艺术.在桐城歌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反映地域农耕劳作情景的旋律铿锵有力的山...
11.[期刊]
摘要: 聊斋故事说唱志目中,单弦牌子曲数量最多.单弦牌子曲作者对聊斋故事的编创、重新演绎,不只是重新建构它的话语系统、构拟新的任务形象、细化及添加故事情节,还注意借聊...
12.[期刊]
摘要: 以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文化过滤"思想为理论工具,以"日本近世流传的李渔肖像"为线索,结合日本国宝《十便十宜帖》的创作以及《芥子园画传》东渡日本的情况分析,挖掘出...
13.[期刊]
论孟姜女弹词的版本及艺术——以石印本《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传》为中心
摘要: 孟姜女弹词是孟姜女故事流传中不可忽视的传播形态之一,明清以来,国内现存的弹词版本共七个.其中,尤以民国六年(1917)上海文益书局石印本《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
14.[期刊]
论孟姜女弹词的版本及艺术——以石印本《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传》为中心
摘要: 孟姜女弹词是孟姜女故事流传中不可忽视的传播形态之一,明清以来,国内现存的弹词版本共七个。其中,尤以民国六年(1917)上海文益书局石印本《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
15.[期刊]
摘要: 日本学界对中国说唱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一向比较重视.较之中国学界,起步要早,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过几代日本学人的努力,在此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逐步形...
16.[期刊]
摘要: 据资料,现流传于世的聊斋子弟书计有25种,含有36首诗篇.这些聊斋子弟书诗篇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抛开主旨相同的部分,聊斋子弟书诗篇对聊斋原故事主旨的提升...
17.[期刊]
摘要: 日本学界对敦煌说唱文学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较多,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从狩野直喜那一代学人开始的,青木正儿、仓石武四郎等将其发扬光大,其后...
18.[期刊]
摘要: 19世纪上半叶,中国说唱文学开始进入西方学者的视野,1874年司登德编译北京地区俗曲集《二十四颗玉珠串》,将子弟书第一次介绍给西方。此期俗曲编译较早期之《花笺...
19.[期刊]
摘要: 《红楼梦鼓词》是《红楼梦》的民间通俗文学改编作品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创作者、接受者来自民间,正是基于平民审美与需求的原因,使得《红楼梦鼓词》在创作视角、创...
20.[期刊]
摘要: 台湾、香港地区是说唱文学研究的重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特别是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方面,有不少重要收...
1.[会议]
摘要: 宝卷,是研究中国宗教、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等多种课题的重要资料。宝卷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由常州武进籍皇帝、梁武帝萧衍始创,初行于唐代,称为“俗讲”,但刚兴起不久,...
2.[会议]
摘要: 宝卷,是一种韵文和散文相间杂的说唱文学,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由常州武进籍皇帝梁武帝萧衍始创,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常州宝卷虽然迎来了...
3.[会议]
清代山西说唱文学研究的一项新收获——评《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
摘要: 宝卷是下层民间文化的结晶,与上层社会的精英雅文化绝然不同。它既是一种集音乐与文学于一体的讲唱艺术,又是民间宗教信仰的表达方式,同时是民间社会生存、生活方式的一...
4.[会议]
摘要: 杭州评话已从杭州书场隐退多年了.曾经风光的民间艺术,于一夜之间凋落,以至今天年青的杭州人,不知评话为何物,但说起西方艺术他们却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不禁让人唏嘘...
5.[会议]
摘要: 蒲松龄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俚曲,其中有七部的题材与《聊斋志异》中的小说相同.他写作与小说同一题材俚曲的目的是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对村庸市媪进行教化,表现的主题...
6.[会议]
摘要: 所谓民间演剧,是包括“戏曲”在内的如滩簧、莲花落、鹦歌班、宝卷等的民间曲艺。因而,一般在谈到如今绍兴民间演剧复兴的时候,有很多都没有包含在汉语精确意义上的“戏...
7.[会议]
摘要: 宴席曲是流行于河湟地区回族群众中的一种集说唱、舞蹈、表演于一体的婚俗性民间曲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词健康.为给喜庆的婚礼助兴,宴席曲极尽贺喜戏耍之能事,而...
8.[会议]
摘要: 曲艺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通俗文艺.它在我国民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曲艺的产生和发展与敦煌讲唱文学存在着先后承传的渊源关系.敦煌讲唱文学是曲艺的重要源头,...
9.[会议]
摘要: 清代名医徐灵胎对传统曲艺颇有研究,五十余岁创作《洄溪道情》,共三十九首.选题广泛,除古来多有的醒世游闲之作,还增添讽谏时事、悼亡亲友、恭贺赠送、游览书画等大量...
10.[会议]
摘要: 曲艺批评又叫曲艺评论,是指曲艺批评家根据一定的思想立场和美学原则,对曲艺创作、演出、欣赏活动做出科学的分析、阐释和评价.曲艺批评的价值表现在:曲艺批评可以帮助...
1.[学位]
摘要: 相声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它用诙谐幽默的手段反映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反映生活及再现生活,欢笑之余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相声既是“语言”的艺术,“说...
2.[学位]
摘要: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以其独特的面貌呈现。女性创作中,弹词小说是相当特殊的一种。长篇的韵文叙事文体,再加上多数弹词小说中所运用的易装出走的主题,极具特色。 作为...
3.[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阐释传统戏曲文化对于样板戏人物塑造方面的影响,认为样板戏取时事,演时情,扬时代之主张,表面上是对传统戏的颠覆,内里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扬。文章将结合...
4.[学位]
摘要: 文化是文化人类学学科研究的核心要素。泰勒关于文化定义的阐释对于我们探索文化的具体内涵及构成要素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从泰勒的文化定义中不难发现,艺术是文化的重要...
5.[学位]
摘要: 明代通俗文学洪流滚滚呈现一片蔚然之势,而传统文学进入式微之期,所以有明一代,词曲这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词兴于唐,经过了宋代的鼎盛,发...
6.[学位]
A Study on the Repetition-Triggered Humor in the Cross Talk Works of Guo Degang
摘要: 幽默是人类特有的语言能力,相声在中国是幽默的一种重要载体。受国内本土幽默研究著作《幽默语言学》的影响,本论文对幽默语言的研究体现在从语言重复导致幽默效果的角度...
7.[学位]
摘要: “现挂”是相声表演术语,指相声演员在表演时见景生情,临时抓哏取笑而组织的即兴语言,恰当的“现挂”语言常常兼具针对性、精巧性、趣味性,具有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现...
8.[学位]
摘要: 清代鼓词《英烈春秋》是汉民族鼓词的代表作品。主要演述春秋战国时期西王母之女牡丹星君钟无艳下凡为齐国宣王皇后,协助齐宣王平定各国,成就霸业的故事。蒙古族说唱艺人...
9.[学位]
摘要: 清中叶,蒙汉文化交流频繁,汉文小说传入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族说唱艺人结合蒙古族叙事传统和汉族“说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用四胡伴奏,韵散相间的一种说唱艺术-...
10.[学位]
摘要: 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中“胡尔”指蒙古胡琴,“乌力格尔”蒙语意为“故事”,两者连在一起为“在四胡伴奏下的说唱故事”,即蒙古说书。那...
11.[学位]
摘要: 幽默是中国传统相声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相声的核心所在。而相声作为传统的中国风格的文艺表演,也深深受到全世界的喜爱。对于相声中幽默的研究也早已经受到来自中西...
12.[学位]
摘要: 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特殊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特殊的表现。而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元曲囊括了元代社...
13.[学位]
摘要: 中国说唱文学,也叫讲唱文学,是说唱艺术的文学底本。根据《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曲艺通史》以及其他相关的中国说唱文学资料说明,唐代变文,宋元时期的说话伎艺,包括...
14.[学位]
摘要: 作为中国曲艺门类之一的评话艺术,是一个拥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宝物。在评话艺术大家庭中,扬州评话占据着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北宋以降中国说话艺术的千年活...
15.[学位]
摘要:
扬州弹词,是以扬州方言为基础的弹词系统曲种,原名弦词。现时的扬州弹词即艺脉不断的张氏弹词。
文章引言部分概述了弹词源流的几种说法,现在的研究现状和研...
16.[学位]
摘要: 土家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先人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但是,近年来,我国的非遗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致使土家族曲艺类非遗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面...
17.[学位]
摘要: 南阳大调曲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单从语言上看,合辙押韵是其曲词文本的基本要求,更是主要特征,所以大调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本课题以5...
18.[学位]
摘要: 相声是中华民族古老而新潮的至宝,是本土幽默文化的集中体现。然而在其产生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未得到重视,致使专门记载这门技艺的材料少之又少,因而相声“可溯之史长...
19.[学位]
摘要: 相声语言的研究对相声艺术的发展和更好地探讨汉语语言艺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扬这门传统艺术,弘扬国粹,给后人提供一些借鉴的资料,我们都有必要从语言学角...
20.[学位]
摘要: 评书艺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的语言艺术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化,评书艺术依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尤其是进入当代以来,评书艺术进入了发展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