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胡仁乌力格尔《钟国母》与鼓词《英烈春秋》比较研究
【6h】

胡仁乌力格尔《钟国母》与鼓词《英烈春秋》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作品介绍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胡仁乌力格尔《钟国母》与鼓词《英烈春秋》人物形象之比较

(一)女性形象

(二)君王形象

(三)忠臣形象

二、胡仁乌力格尔《钟国母》与鼓词《英烈春秋》故事情节之比较

(一)主体情节不变

(二)对汉文底本的增益

(三)对汉文底本的删削

三、胡仁乌力格尔《钟国母》与鼓词《英烈春秋》叙事模式之比较

(一)下凡历劫

(二)主弱仆强

(三)打赌决胜

(四)出征交战

四、胡仁乌力格尔《钟国母》与鼓词《英烈春秋》语言特点之比较

(一)基本相同的语体形式

(二)借用汉语词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清代鼓词《英烈春秋》是汉民族鼓词的代表作品。主要演述春秋战国时期西王母之女牡丹星君钟无艳下凡为齐国宣王皇后,协助齐宣王平定各国,成就霸业的故事。蒙古族说唱艺人以《英烈春秋》为底本,演绎为胡仁乌力格尔《钟国母》,在蒙古族地区广泛传播。本文选取巴拉吉尼玛演唱的《钟国母》与其汉文底本《英烈春秋》进行对比分析,从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叙事模式和语言艺术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胡尔奇对汉文底本的继承与再创作。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通过对女性、君主、忠臣三类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胡尔奇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好恶,以及听众的审美做一些改编。第二章通过故事情节的对比,可以发现胡尔奇在不改变汉文底本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艺术修养,对底本进行了必要的增、删、重构。第三章通过总结胡仁乌力格尔和鼓词中的下凡历劫、主弱仆强、打赌决胜、征战交战等四个模式化叙事,可以得出《钟国母》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蒙古族听众喜爱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这些基本叙事模式,与蒙古族莽古斯故事和英雄崇拜等信仰相吻合,很容易在蒙古族听众中产生共鸣。第四章研究了《钟国母》和《英烈春秋》的语言特色,两种艺术同属于韵散结合的演唱语体,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胡仁乌力格尔中还保留了一些汉语词汇,呈现了蒙汉语言杂糅特征。结语进一步深化主题,得出胡仁乌力格尔《钟国母》的翻译和转变,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蒙古族人民的审美需求,深化了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