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华事件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66篇,会议文献有1篇,学位文献有11篇等,“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华事件的主要作者有吕汝泉、张万杰、易丙兰,“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华事件的主要机构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成为中国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1929年张学良在蒋介石的怂恿之下与苏联因中东铁路问题发生武装冲突,东北军惨败,被迫同苏联签订《...
2.[期刊]
摘要: 卢沟桥事变震惊中外,国内主要报刊的报道较为详尽。面对国难,报刊读者对于卢沟桥事变的阅读、思考与态度虽然有时空上的差异,但焦灼、愤恨的心情却较为相似。在“和”与...
3.[期刊]
近代日本对东北森林资源掠夺政策探究——从“中日合办”到“统制垄断”
摘要: 甲午中日之战后,日本开始侵入中国东北掠夺那里的森林资源。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侵略中国程度的加深,日本在不同时期对东北森林的掠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九一...
4.[期刊]
摘要: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国共两党与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侵华的领域和手段、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原因和背景、九一八事...
5.[期刊]
田中外交在东北——以1927—1929年的“满蒙悬案”交涉为中心
摘要: 1927—1929年"满蒙悬案"交涉是田中外交及其满蒙积极政策在东北的推演。此次交涉中,田中外交呈现出多方参与、多地进行、多线并进的特点。尽管日本各参与者在解...
6.[期刊]
田中外交在东北——以1927—1929年的"满蒙悬案"交涉为中心
摘要: 1927—1929年"满蒙悬案"交涉是田中外交及其满蒙积极政策在东北的推演。此次交涉中,田中外交呈现出多方参与、多地进行、多线并进的特点。尽管日本各参与者在解...
7.[期刊]
摘要: 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之间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局部对抗,也是十四年抗战中的一座丰碑,具有独特的言说价值.影像史学是重现历史场...
8.[期刊]
半侧运行时流体弹性激振导致凝汽器冷却管损坏的判别方法及预防措施
摘要: 凝汽器半侧运行是特殊的变工况运行,能显著提高汽轮机组的可用率.然而半侧运行时,冷却管处于损坏的高风险状态,已有电站在半侧运行时发生冷却管断裂泄漏事故.本文总结...
9.[期刊]
摘要: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没收沙俄的电话设施,自1906年起改为民用设施,并收买原由沙俄经营的营口电话局,全部开放营业.中国政府为了与日本争夺辽宁电话业务经营,创办了...
10.[期刊]
摘要: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没收沙俄的电话设施,自1906年起改为民用设施,并收买原由沙俄经营的营口电话局,全部开放营业。中国政府为了与日本争夺辽宁电话业务经营,创办了...
11.[期刊]
国内报纸对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的报道(1909-1910)
摘要: 1909年10月26日,韩国独立军参谋中将安重根在俄国东清铁路哈尔滨火车站击毙了日本枢密院议长、 朝鲜统监府首任统监伊藤博文.此事件不仅震动了中日韩俄等当事国...
12.[期刊]
摘要: 1908年中日“间岛交涉”陷入僵局之后,日本于1909年初向中方提出了放弃对“间岛”领有权的要求、换取中方在越垦韩民的裁判权和“东三省五案”中让步的交涉方案,...
13.[期刊]
摘要: 1920年10月2日,珲春发生的"珲春事件"成为日帝对延边地区的反日朝鲜独立军进行征剿的借口.1925年,日帝迫使东北奉系军阀签定了《三矢协定》,强化了对东北...
14.[期刊]
摘要: 冯玉祥一生对日本的认识复杂,早年盲目仇恨和排斥日本,“北京政变”之后,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和时局的变化,对待日本逐渐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主张在爱国的前提下,对日...
15.[期刊]
摘要: 民国时期受政治纷乱、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纠纷时常发生,而滩地纠纷是典型的受自然环境诱发的一种地权纠纷.陕西省平民县于1929年在朝邑县东部黄河滩地大庆关...
16.[期刊]
日本侵华与东北日文报纸舆论导向——以《满洲日报》皇姑屯事件报道为例
摘要: 日本侵华以关东军在奉天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为标志. 当时在东北出版的日文报纸极尽配合、宣传之能事,制造各种反华舆论,渗透侵华思想,宣传侵略主张,尤其是《满洲日报》...
17.[期刊]
摘要: 中日双方交涉具有层面性.“平潭惨案”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地方层面交涉模式反复交涉于日本驻华领事;日本驻华领事则独当一面,在中日交涉中发挥着主力作用.地方层面交...
18.[期刊]
摘要: 1923年3月10日北京政府正式向日本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照会.中国要求废约的法理依据是“情势变迁”而条约不适用,单方面宣布条约无效,进而推动修改条约.日本...
19.[期刊]
摘要: 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古城遗址.中京城包括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垣,呈以南北向中轴线对称的"回"字形结构,形制介于唐宋之间,并有鲜...
20.[期刊]
摘要: 日俄战争后,日本通过在大连建立的侵华机构———“满铁”具体执行对中国大陆铁矿资源的调查工作。“满铁”内设调查部,该部调查范围广,调查内容涉及铁矿的各个方面,包...
1.[会议]
摘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宁,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和进攻苏联,便将东宁作为重要军事据点,从1934年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了各种配套齐全的军事设施...
1.[学位]
摘要: 移民侵略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也是殖民国家统治和掠夺殖民地的主要形式,日本在对外扩张中同样推行了移民侵略政策。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极力推行“脱亚...
2.[学位]
摘要: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帝国主义道路,还策划了以向整个亚洲扩张为目的的所谓“大陆政策”。其计划是首先对付北方,吞并朝鲜,然后控制满蒙,再征服全中...
3.[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考察自1908年“间岛普通学校”的设立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日本对东北朝鲜人推行的殖民主义教育政策变化及其实质。 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
4.[学位]
摘要: 本文对1930年“龙井事件”及其善后交涉问题进行了研究。张学良掌握东北政权后至“九一八事变”之前,由于日本侵略的加深,中日军警之间在东北地区不断发生了各种纷争...
5.[学位]
“九·一八”事变前“满铁”在中国东北的经营及对大豆出口的控制
摘要: “九一八事变”前,“满铁”在中国东北的经营具有日本的国策性质,始终力图发展并扩大在东北南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为落实所谓“大连中心主义”,“满铁”积...
6.[学位]
摘要: “九一八”事变期间英国对日本的绥靖政策给二战前的远东局势造成了重要影响,而日本在事变期间对绥靖政策的利用不仅加剧了远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也标志着中国十四年艰苦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