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51篇,会议文献有2篇,学位文献有37篇等,历史事件的主要作者有张其凡、张明华、罗强烈,历史事件的主要机构有河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暨南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宦官群体在晚唐五代经历了两次屠杀,至宋初再得任用。宦官制度也经历了扩张、废止和重建。这一跌宕起伏的政治过程和官制紊乱,是因亲随纽带在政治中的作用加强,而帝王亲...
2.[期刊]
摘要: 通过辨析、补正前人研究成果,将苏辙改授齐州掌书记的经历梳理为:熙宁六年春,苏辙陈州教授任满,向吏部流内铨投状,希望能够改授东南的幕职官。四月二十六日,文彦博判...
3.[期刊]
摘要: 围绕张元幹《送高集中赴漳浦宰》《赋漳南李几仲安斋诗》二诗进行考证,从中发现,张元幹故友“高集中”即南宋绍兴初年漳州漳浦县令高公极,张元幹曾前往漳浦探访高公极,...
4.[期刊]
摘要: 茶界都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从茶业文献和记载来看,宋代茶叶经济与文化在唐代兴盛基础上又得到新的发展唐代更为繁荣。主要表现为茶叶生产发展,茶叶贸易发达,...
5.[期刊]
摘要: 王安石熙丰时期“得君行道”的政治实践,表现为通过制置三司条例司的设立,将君主之“势”与自己所发掘之“道”相结合的“借势行道”。制置三司条例司的设立,避免了二府...
6.[期刊]
摘要: 北宋熙宁时期开启的宗室改革是一场旨在节省国家财政开支的重要变革,相较于同时期进行的其他领域的改革,宗室改革所取得的长久性成效更加明显。但是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诸...
7.[期刊]
摘要: 我国自古就有基层调查的良好传统.在王安石变法中,宋神宗与王安石都非常重视基层调查,很多变法措施出台前与实施后都进行过调查,新法"便民"与"害民"的争论也一度围...
8.[期刊]
摘要: 历经唐末五代战乱,大量经籍遭到破坏.北宋建国后,官府着手校定和重新编纂典籍,在这种形势下,章句训诂之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仁宗时期,面对内外交困的社会形势,士...
9.[期刊]
摘要: 效用兵为北宋熙宁间正式设立之兵种,初置时员额有限,靖康间其员额激增.至南宋绍兴、隆兴间已成为宋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职能、地位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效用兵的前...
10.[期刊]
摘要: 以"坊市制崩溃"为核心的北宋东京城市革命长期被学界用经济史观诠释,该取向将空间视为商品经济征服的对象,忽略空间动员、组织城市革命的作用.媒介地理学对"空间-媒...
11.[期刊]
摘要: 宋初的皇权合法性混沌不明,致使当时的政治生态在皇权授受问题上多有忌讳.王禹偁自身"赋性刚强,不能容物",不可避免地触及这些政治忌讳.他以儒家本位坚决地排斥佛教...
12.[期刊]
摘要: 屈野河位于北宋麟府路境内,是贯穿麟府路的战略要道,且宜耕宜戍,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北宋天圣至嘉祐年间,宋夏就屈野河划界问题纠纷不断,边民侵耕、边兵交战与边官交...
13.[期刊]
摘要: 北宋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市民生活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这体现在诸多名家大师的画作以及小说回忆录之中,尤其是北宋都城开封(史称东京),在当时简直就是经济繁荣以及歌...
14.[期刊]
摘要: 晋城书院位于晋城城北的书院村,当地人也称之为程颢书院、 古书院.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时任江宁府上元县主簿的程颢,期满调任晋城县令.程颢在晋城的3年间,...
15.[期刊]
摘要: 北宋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市民生活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这体现在诸多名家大师的画作以及小说回忆录之中,尤其是北宋都城开封(史称东京),在当时简直就是经济繁荣以及歌...
16.[期刊]
摘要: 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变法初期主持变法的重要机构.该司自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设立,到熙宁三年(1070年)五月罢废.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在青苗法政争的基...
17.[期刊]
摘要: 北宋时期,对官制"正名"的政治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代建国至神宗熙宁初,朝堂之上对官制"名实分离"的现状进行讨论,并得以局部调整,拉开了北宋官制"正名...
18.[期刊]
摘要: 苏辙的民本理念萌生于家庭教养中,并逐渐形成伦理关系和睦、顺民心所向、不侵民利、变革利民的民本思想。苏辙从政后,民本思想影响着其政治实践,突出表现在元祐年间其在...
19.[期刊]
摘要: 享先代帝王礼为中国古代吉礼之一,其享祭对象之选择,彰显礼制建构者对帝王的价值判断和政治诉求。宋太祖时期此享礼经历调整,至开宝四年定型。礼仪根据帝王的身份和功德...
20.[期刊]
王安石变法中国家经济与财政行为的货币化导向——基于青苗、免役二法的考察
摘要: 宋代财政与经济的货币化进程中,王安石变法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段。在宋神宗朝以前,北宋传统国家财政中的货币征收和使用权重相对有限。在两税、和买、专卖等领域中,货币主...
1.[会议]
摘要: 宋代绍兴地区水旱灾害频仍,每一次灾害发生,都可能造成农业歉收,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从而成为社会动荡乃至政权更替的导火索。通过诉灾、检放和抄札三道灾害救助程...
2.[会议]
摘要: 本文是笔者研究宋仁宗(1010-1063,1022-1063在位)外戚政治的一部份,重点在检视仁宗一朝外戚世家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与及他们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据...
1.[学位]
摘要: 本文以时局变化为线索,以清末民国时期研究王安石的有关论著为基本史料,运用历史学和文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这段大变革时期的王安石研究史作较为...
2.[学位]
摘要: 本文以时局变化为线索,以清末民国时期研究王安石的有关论著为基本史料,运用历史学和文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这段大变革时期的王安石研究史作较为...
3.[学位]
摘要: 本文以时局变化为线索,以清末民国时期研究王安石的有关论著为基本史料,运用历史学和文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这段大变革时期的王安石研究史作较为...
4.[学位]
摘要: 本文以时局变化为线索,以清末民国时期研究王安石的有关论著为基本史料,运用历史学和文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这段大变革时期的王安石研究史作较为...
5.[学位]
摘要: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君”与“臣”的关系是最引人注目的,君主是国家和政治秩序的象征,君臣关系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从根本上说:“一...
6.[学位]
摘要: 北宋中期,政治上吏治败坏,因循守旧,腐败之风弥漫上下。军事上,承平已久,军队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弱,出现“冗兵”的态势。财政上日益入不敷出,公私匮乏。社会矛盾丛...
7.[学位]
摘要: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突出表现是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统治者的“不抑兼并”的政策造成土地的集中现象十分严重,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同时,“冗官”、“冗兵”、“...
8.[学位]
摘要: 滕元发作为北宋中期士大夫阶层的一员,历仕北宋仁、英、神、哲宗四朝。滕元发因为直言敢谏,豪迈不羁的性格,仕途跌宕起伏,既有位极人臣之时,也有被贬地方的落魄之境。...
9.[学位]
摘要: 北宋免役法的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这次改革过程中,在东明县地区发生了百姓群访事件,这并不是简单的百姓请愿事件,涉及到当时的新旧两党之间的政争活动...
10.[学位]
摘要: 海上之盟是12世纪上半叶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影响了东亚政治格局的演变。但目前关于海上之盟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海上之盟的经过、内容、评价等方面,对海上之盟与当时...
11.[学位]
摘要: 在北宋熙宁年间,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同确立了“调一天下,兼制夷狄”的大战略。这一大战略的内容包括:“经略熙河以断夏国右臂,经略西夏以断契丹右臂。”实施次序即战略目...
12.[学位]
摘要: 北宋仁宗庆历时期到神宗熙宁时期这一阶段是北宋士风最为昂扬的时期。这期问士大大摒弃了宋初的萎靡、颓废等不良风气,积极参与政治,并以天下为己任,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
13.[学位]
摘要: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占东京,北宋灭亡。在汉族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金朝自身兵力不足的窘迫状况下,金朝统治者并未对广袤的中原地区采取直接统治,而是采取“以汉...
14.[学位]
摘要:
燕云十六州是宋辽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颇受学术界的关注。
燕云十六州地处长城一带,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北京、天津地区,一...
15.[学位]
摘要: 中国古代发生的农牧争地矛盾,从无到有,缓慢发展,再到高峰,伴随着的是国营牧场从边郡向内陆的辐射过程。这种迁徙转变,与以农业为本的中原王朝的立国之策相违背,农牧...
16.[学位]
摘要: 北宋士大夫的碑志文创作不单单是为了标识墓圹或歌功颂德,而且产生了文体新变,有了明显的史传特点。考察北宋党争中的党人碑志,可以从与诗赋等不同角度出发挖掘党争中党...
17.[学位]
摘要: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太后临朝听政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这在两宋时代尤为突出。终两宋之世,一度临朝听政的后妃有九位之多,其中宣仁高太后便是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
18.[学位]
摘要: 金军分别在北宋宣和七年(1125)十月和靖康元年(1126)八月两次大规模南下攻宋,宋廷在京师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颁布命令召天下兵勤王。勤王命令的传递主要是采...
19.[学位]
摘要: 北宋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繁盛的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待以及北宋中叶以后面临的严重的内外压力,使北宋士大夫试图用复兴儒学指导政治的方式来上接儒学正统,下开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