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88篇,会议文献有22篇,学位文献有33篇等,兵器的主要作者有王国华、黄宗玉、吴来明,兵器的主要机构有上海博物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博物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战国时魏设上郡,治所在高奴,即今延安市。秦夺取魏上郡之地后仍以高奴为治所。秦昭襄王三年,秦取赵国西北境,占领了今陕西榆林一带,为了有效统治,把上郡治所由高奴迁...
2.[期刊]
摘要: 一把刻有28字铭文的春秋晚期吴王诸樊剑日前在河南省汤阴县羑河东周墓地被发现。这把锋利依旧的青铜宝剑为何随葬在距吴国千里之外的中原地区,其流传经历辗转成谜。新出...
3.[期刊]
摘要: 山文甲是古代军队之间用冷兵器近身搏斗的一个重要防御护具,也属于服装的一部分。在当时复杂的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山文甲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
4.[期刊]
摘要: 铜戈是华夏先民创造的独特兵器,在先秦时期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三代武库之主宰"。其演变发展重点在于寻找最实用的戈头,有胡戈、内上开刃等铜戈的进化演...
5.[期刊]
摘要: 山文甲是古代军队之间用冷兵器近身搏斗的一个重要防御护具,也属于服装的一部分.在当时复杂的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山文甲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
6.[期刊]
摘要: 以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汉代是中国出土铠甲实物资料最多的一个朝代.在武功赫赫的汉朝,铠甲作为军事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其形制体现了汉代军工的思想理念及生产工艺....
7.[期刊]
摘要: 铁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生活用具,但截至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先秦至辽金时代的铁针数量却较少,据发掘简报等统计总数约600件且发现地点分散。对这一批中国境内出土的铁针...
8.[期刊]
摘要: 作为战争的伴生物,中国古代铠甲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政权的兴亡交替,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深深镌刻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丰碑之上.可以认为,中国古代铠甲发展史...
9.[期刊]
摘要: 本文归纳总结了出土彩绘陶俑文物的基本清理方法及相关操作技法。前期对彩绘陶俑的打包及提取是保护修复的重要一环。科学的清理要基于充分认识文物的病害、劣化原因及文物...
10.[期刊]
传统铸剑文化的历史记忆与现代传承路径探析——基于河南西平“棠溪剑”的考察
摘要: 剑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文武形象与历史地位,一向被视为具有“君子”精神的武道象征。河南西平“棠溪剑”独特的剑文化是中国传统冶铁铸剑文化的代表之一。挖掘传统...
11.[期刊]
传统铸剑文化的历史记忆与现代传承路径探析——基于河南西平“棠溪剑”的考察
摘要: 剑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文武形象与历史地位,一向被视为具有“君子”精神的武道象征.河南西平“棠溪剑”独特的剑文化是中国传统冶铁铸剑文化的代表之一.挖掘传统...
12.[期刊]
摘要: 古旧书画的修复,多是由于年代久远或是保存不善,而出现了受潮变形、发霉、腐朽,或是虫、鼠啃咬,甚至是断裂,残损等问题,已经影响到古旧书画的观赏和保存,为了延长古...
13.[期刊]
摘要: 玻璃镜画在清代初期传入中国,因其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得到广泛的传播,后经民间艺人各种改进,玻璃镜画逐渐成为寻常百姓人家皆有的物品。玻璃镜画内容大多体现吉祥祝福之意...
14.[期刊]
摘要: 广州增城墨依山先秦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为探索广州地区早期文明及历史文化源流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本工作通过对其中三件陶大口尊的出土及保存状况进行评...
15.[期刊]
摘要: 今天我们讲“戈”字。戈的历史的确很悠久,商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戈”字的甲骨文:这不就像是竖立着的一种长柄兵器吗?是的...
16.[期刊]
摘要: 唐代前期的府兵制时代,乡府兵自市场上购得横刀和弓箭,交由军府武库统一管理.轮到宿卫番上时,府兵再凭当初交纳兵器的文券收据,自军府武库领受横刀和弓矢,自行携带前...
17.[期刊]
摘要: 铁炮的修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本文展示了应用硝酸银滴定法、XRF、体视显微镜等方法,对深圳博物馆所藏一尊锈蚀严重的铁炮锈蚀物进行成分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并...
18.[期刊]
摘要: 就一件春秋时期的铜矛进行保护,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建立保护修复档案;能谱分析定性为青铜;提取锈蚀产物水溶解液清样后酸化,硝酸银溶液滴定分析确认铜矛存在含氯元素的...
19.[期刊]
摘要: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栽”这些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说文解字》上说...
20.[期刊]
摘要: 研究典型榴弹爆炸自然破片质量分布的模型表征,为弹丸威力设计与评估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基于弹丸口径、弹形结构、装药及弹体材料选择的典型性制备样弹,通过水中爆炸...
1.[会议]
摘要: 本文试图对6-8世纪中国刀的式样变化,佩刀方式的变化,以及胡禄和弯韬的流行,分析中国武器中的外来影响.
2.[会议]
摘要: 出土及传世的蔡国青铜兵器中,有不少带有蔡侯私名,也有蔡公子所作之器。蔡侯從之名,未见典籍,从蔡侯從剑、蔡公子從戈二的鸟虫书风格来看,其特别接近蔡侯产所作之器,...
3.[会议]
摘要: 宋金时期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药武器,从此拉开了人类进入热兵器的序幕.作为火器技术的重要组成,引线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发明.从初级的铁锥烙烫引火,发展成以药线点...
4.[会议]
摘要: 使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对采自陕西宝鸡等地区的101个西周时期的青铜样品进行了能谱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之间的组成成分差异较大,但都在一定的范...
5.[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测试技术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对长江中游地区战国晚期古墓中出土地的青铜箭镞的锈蚀现...
6.[会议]
摘要: 秦代的青铜器闻名遐迩,尤其是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兵器.本文通过对秦俑一号坑出土的青铜剑进行科学检测和分析,采取传统修复与现代修复方法相结合,来揭示秦剑的制作工艺....
7.[会议]
摘要: 研究中国古代兵器制造的组织管理方式以及制造模式特点.认为中国古代兵器制造自夏商以来,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渐拥有了基于大量生产的制造文明的积累,是现代制造文明...
8.[会议]
摘要: 海南最近发现几件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分别是《两院禁示碑》和在西沙发现的铜火铳.它们分别以文字和事实说明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及与丝路沿岸国家和地区的经...
9.[会议]
摘要: 石镞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投射类复合武器的尖端.其类型与技术涉及原料采备模式、修理策略、文化适应性和人群交流与扩散等问题,在人类技术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0.[会议]
摘要: 鸣镝是冷兵器时代一种很特别的武器,在古时主要为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本文在收集我国出土鸣镝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分体鸣镝和一体鸣镝两大类,分别进行形制分析,并对其时代特...
11.[会议]
摘要: 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泰市博物馆合编的《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大型考古发掘报告(以下简称《周家庄》)系统科学地揭列了2002、2003以及2004年陆续清理...
12.[会议]
摘要: 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了四万多件青铜兵器,其中包括镞、剑、铍、戈、矛、戟、金钩、弩机和殳等.而有关这些兵器的铸造和加工以及其背后的组织和管理一直为中外专家们所关注....
13.[会议]
摘要: 本文从历史资料和实物分析,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明天启四年红夷大炮的铭文、长度、重量、铸造地点作了深入探讨.该炮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自铸的红夷大炮之一。采用...
14.[会议]
摘要: 本文对中原地区的秦汉时期的单兵制式化装备进行了研究,包括步兵用单兵制式化装备和骑兵用单兵制式化装备。并对中亚地区单兵制式化装备进行了分析,包括防卫型单兵装备和...
15.[会议]
摘要: 铜镞是草原地带自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大量出土的文物之一.由于铜镞在各个时代的形态差别很大,铜镞的编年经常成为测定文物年代的线索.尤其在欧亚大陆西部以铜镞为...
16.[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辽西地区青铜器文化的地区特点,并对辽东地区青铜器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古朝鲜自公元前4世纪以来,在燕国的势力向辽西地区扩张后,吸收了中国的先进铁器文...
17.[会议]
摘要: 本文从剑器成形孕育时代、剑器的成熟期、中华古剑器冶炼铸造工艺的产生、现代铸剑技术几方面论述了古剑史的发展,介绍了中国古剑、古代相剑法和站剑、行剑、绵剑等剑术类...
18.[会议]
摘要: 十六国时期是诸政权割据纷争、兵革不息的时期,连绵不断的战争对甲仗的需求量极大,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生存兴衰,故这一行业不仅受到当时各政权的格外重视,亦...
19.[会议]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考古发掘古代皮甲、铜甲和铁甲的研究对不同时代的古代铠甲造型结构以及制作工艺和演变规律有了较多的了解,本文介绍汉代考古中的几领典型的铁铠甲及其复原概...
20.[会议]
摘要:
1.[学位]
摘要: 安徽江淮地区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自史前时期以来,就是周边多个文化交汇的地带,文化特征风格多样。多年以来,安徽江淮地区发现了许多商周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大...
2.[学位]
摘要: 藏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根据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期西藏高原就有藏民族的先民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如同其他民族历史发展的岁月一样,古...
3.[学位]
摘要: 火器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家最爱的军器之一,自南宋发明突火枪这一最早的火器以来,经过宋元百余年的发展,到了明代,火器的生产技术日益精深,无论是火器的种类、数量、质量...
4.[学位]
摘要: 滇东黔西地区地处云贵高原腹地,历来便是族群迁徙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之形成了以小自然地理区域为单元的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文化格局。本文选取...
5.[学位]
摘要: 广袤而美丽的蒙古高原,孕育了灿烂而辉煌的古代文明。单就作为兵器而言,弓箭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由于年代久远,弓箭的...
6.[学位]
摘要: 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时代的典型代表时期,青铜钺的发展在此时走向了历史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当属商末周初为盛。在这个黄金时代无论从异形铜钺的形制、大小、数量、做...
7.[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是以东周时期的楚剑为研究对象,对楚剑的考古发现、楚剑与楚科技、楚剑与楚风俗、楚剑与楚文艺等问题进行细致地探讨。
目前,东周时期的剑绝大多数都...
8.[学位]
摘要: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先秦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出土的有銎青铜兵器。有銎兵器是中国北方系青铜器典型代表之一,种类较多,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是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
9.[学位]
摘要:
本文以中国境内出土的鸣镝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鸣镝进行类型学分析和分期断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问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从文献资料出发,初...
10.[学位]
摘要: 相传早在夏时河北地区易水流域就有了有易氏和河伯氏部落存在。商王祖乙曾迁都于邢,今之邢台市和藁城市台西村,都留有商时的墓葬和遗址。当商人定都殷墟时候,今河北中南...
11.[学位]
摘要: 河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位置,连接了中原和北方地区,是中原通往北方地区的重要通道,因此文化具有过渡特征。本文以河北地区出土东周青铜兵器为研究对象,以己发表...
12.[学位]
摘要: 兵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尤其是具有典型区域民族特色并反映文化演变阶段性特征的青铜剑,具有极为复杂和突出的内涵、指向。云贵高原地区出土的青铜...
13.[学位]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各政权都凭借军事力量维持统治,所以格外重视兵器的研发与改进。
魏晋南北朝在兵器制造领域的主要成就有:“铸铁(...
14.[学位]
摘要:
本文以传世文献为主,结合简牍资料,在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汉简中武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指...
15.[学位]
摘要: 本文以西夏文、汉文文献为主,结合考古文物资料及当前研究状况,拟对西夏兵器的种类、制作的材料、规格、方法以及兵器的校验等问题做尽可能全面的分析探讨,以期对西夏兵...
16.[学位]
摘要: 中国古代的“剑”有着极为辉煌的历史,无论是从其在战争中所体现的实用性或是从其在中国传统礼法社会中所体现出的礼制性上,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战国秦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