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史(1290~1908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7篇,会议文献有2篇,学位文献有12篇等,中世纪史(1290~1908年)的主要作者有王三义、丁伟、叶亢,中世纪史(1290~1908年)的主要机构有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奥斯曼帝国装饰艺术的形成是伴随着它的征服活动完成的。整体来看,这些复杂多变的装饰艺术是帝国视野的展现;从装饰细节看,它融合了中亚、东亚、西亚、欧洲与前期的拜占...
2.[期刊]
摘要: 奥斯曼帝国的国家治理离不开财税的支持。国家能力的运行离不开财政税收。财政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撑,财税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组成部分。在奥斯...
3.[期刊]
摘要: 晚期奥斯曼帝国政治生活的显著特征是政治精英集团中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博弈与斗争.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地方权贵的崛起,奥斯曼帝国开启了西化改革,造就了一批深受西方思...
4.[期刊]
摘要: 晚期奥斯曼帝国西化改革后经济有所增长,社会逐步开放,西化程度提高,同时并行的进程是:政府权力被素丹收回,由前几辈改革者开启的宪政之路中断,退到哈米德二世专制,...
5.[期刊]
摘要: 奥斯曼帝国疆域迅速扩大形成"霸国",而后疆土不断萎缩,被欧洲人看作"病夫",前期和后期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建立霸权时实际上很脆弱,但国势衰败时却又坚韧地挺立着...
6.[期刊]
摘要: 奥斯曼帝国的国家治理模式是以"素丹—哈里发"制度为根本、"蒂玛"制和"米勒特"制为依托、"核心—外围—边缘"三层治理结构为表现形式的"一国多制".这样的制度设...
7.[期刊]
摘要: 19世纪以来,由于外部战争的失利和内部经济发展的困窘,奥斯曼帝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统治危机,帝国内非土耳其民族不断掀起反抗和分离运动.为了阻止帝国的崩溃,在西...
8.[期刊]
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利用土耳其库尔德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土耳其素丹政府的软弱,迫使土耳其素丹政府在有关于库尔德自治条款的<色佛尔条约>上签字,使<色佛尔条约...
9.[期刊]
摘要: 16世纪,奥斯曼处于扩张的颠峰期,频繁的胜利将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帝国,成为苏丹建立包括穷人在内的福利体系的基础,以大型公共厨房作为济贫模式,在促进奥斯曼化、建立...
10.[期刊]
19世纪叙利亚贵族的发展和嬗变——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探析
摘要: Arab nationalism movement began in the mid-19th century. From then on, the deve...
11.[期刊]
摘要: 中世纪西欧的农耕制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粗放型农业生产的主要表现之一即是在西欧普遍存在农牧结合的农耕形式.农耕传统、土壤性状、气候及人口因素都是使西欧农耕制长...
12.[期刊]
摘要: 奥斯曼帝国的奴隶制由来已久,对整个帝国的历史有重大影响.在早期帝国的征服过程中,奴隶提供了大量兵员.随着战争的结束,帝国内有许多奴隶从事家内劳动或者成为家庭成...
13.[期刊]
摘要: 土耳其形象因其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一大热点.自15至17世纪,欧洲人眼中的土耳其形象富于动态,呈现多元化;从18世纪开始,欧洲人眼中的土耳其...
14.[期刊]
摘要: 在奥斯曼帝国如日中天时,外交之于国家事务的影响相对较小.帝国统治者利用强大的军事机构去保护并拓展伊斯兰教传播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外交对帝国这一事业的贡献可以说...
15.[期刊]
略论奥斯曼帝国晚期社会文化领域的现代化改革——以文明交往为视角
摘要: 奥斯曼帝国晚期在社会文化领域的现代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不仅触发了奥斯曼帝国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民族建构,而且进一步实现了政治上的世俗化、行政机构的专业...
16.[期刊]
近代中国与晚期的奥斯曼帝国之比较--以现代性的挑战及对其的回应为视角
摘要: 虽然东西亚两病夫之说早已是家喻户晓,但专门系统深入地(尤其是从回应现代性挑战的角度)来对近代中国和晚期的奥斯曼帝国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还相当的匮乏.近代中国与晚...
17.[期刊]
摘要: 对领土、势力范围的争夺以及宗教、族群矛盾是俄土双方交战的根本原因。克里木汗国对乌克兰地区的军事行动成为1735—1739年俄土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为了保证全力应...
1.[会议]
摘要: 关于奥斯曼帝国加入欧洲国家体系及其地位的问题,国内外学界通常以1856年的《巴黎条约》作为历史依据.如果以条约作为界定一个国家纳入某个国家(际)体系的标准,那...
2.[会议]
摘要: 自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奥斯曼帝国越来越受到欧洲列强的逼凌,国家危机日益严重.面对欧洲的威胁,奥斯曼苏丹在一些穆斯林知识分子的支持和拥护下,越来越重申和鼓吹自...
1.[学位]
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对耶路撒冷统治政策研究(1516—1917)
摘要: 本文以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耶路撒冷城市发展的三个主要变化(城市空间建构拓展、阿犹关系发生变化及耶路撒冷教育文化的现代化)为核心,阐述了奥斯曼土地政策、宗教移民...
2.[学位]
摘要: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既重史实又重分析的原则,对十八、十九奥斯曼帝国与欧洲的文化关系进行研究。在写作方法上注重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既分析...
3.[学位]
威尼斯城市共和国与奥斯曼帝国商贸关系研究(1453-1718)
摘要: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奥斯曼帝国成为东地中海世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而在地中海东部占有一席之地的另一商贸强...
4.[学位]
摘要: 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伊斯兰教国家,继承了阿拉伯帝国对非穆斯林群体的宽容,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米勒特”制度。米勒特制度允许居住在奥斯曼帝国的民族或社团在承认素丹...
5.[学位]
摘要: 晚期奥斯曼帝国的西化改革以塞利姆三世改革为开端,中国晚清的西化改革从洋务运动算起,奥斯曼帝国比晚晴帝国的西化改革早半个多世纪。奥斯曼帝国受到俄国入侵的威胁,在...
6.[学位]
摘要: 本文探讨的主题是奥斯曼帝国扩张与16世纪欧洲局势(边疆局势、国际局势、宗教局势和商业局势)变动的关系。在研究该主题的过程中,本文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学...
7.[学位]
摘要: 19世纪对于奥斯曼帝国是意义非凡的,在之前的岁月里,帝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欧洲列强通过改革与革命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他们将奥斯曼帝国视...
8.[学位]
摘要: 土耳其女权的思潮和实践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坦志马特时期,该时期进行了大范围的法律改革,为女性的解放创造了条件;第二个阶段是共和国时期,穆斯塔法凯...
9.[学位]
摘要: 本文以奥斯曼帝国后期教育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重点围绕奥斯曼帝国后期教育现代化兴起和发展的历程,探讨奥斯曼帝国后期教育现代化与当今世界和土耳其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