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9507篇,会议文献有1084篇,学位文献有1578篇等,中国地理的主要作者有彭亮、张受祜、苗卫钟,中国地理的主要机构有故宫博物院、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China has been promoting the renovation of old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vigorous...
2.[期刊]
摘要: 鼓楼西大街是北京鼓楼附近独具特色的街道。这条著名的斜街依傍什刹海沿岸,自西北向东南,其独树一帜的街巷格局创设于元朝,得益于积水潭运河之便和钟楼、鼓楼的中心地位...
3.[期刊]
摘要: 梅关古道位于南雄市东一北珠玑镇梅岭村,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梅岭为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之一大庾岭东段,梅关则位于梅岭的顶部,是赣...
4.[期刊]
摘要: 台儿庄古城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资料记载,它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明朝万历年间,京杭运河改道,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呈现“...
5.[期刊]
摘要: 文章以介绍三河古镇这一研究对象为开篇,对其进行了声景初步调研及声景数据采样,从空间声场构成特征及声源丰富度两方面进行了日常声场总结归纳及数据分析,并分析节日乐...
6.[期刊]
摘要: 极光、星河、驯鹿……每个关键词,都是购买一张火车票前往漠河的理由。黑龙江漠河,地处中国最北端,搭乘一列“雪国列车”,就能体味“最北城市”的意境。火车从哈尔滨出...
7.[期刊]
摘要: 浙江龙门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其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传统古镇名录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与政策优势,为此文章着重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龙门古镇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针...
8.[期刊]
摘要: 在温州雁荡山的考察活动中,我们发现路边的崖壁上,有着大大小小、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洞穴,这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灵峰景区有座合掌峰,形似两...
9.[期刊]
摘要: 吴山景区位于浙江杭州,西起万松岭,东到鼓楼,山体蜿蜒起伏,绵亘数里,直穿市区。当西湖还是一个与钱塘江相连的海湾时,吴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一个岬角。沧桑变迁,吴山...
10.[期刊]
摘要: 三潭印月(图1)以江南水上园林及赏月著称,含小瀛洲及岛南湖面的三座石塔,是闻名遐迩的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图2)。三潭印月景观的格局变迁源远流长。北宋时,苏轼在杭...
11.[期刊]
摘要: 滏口陉古道历史悠久,为太行八陉之一,沿线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从文化线路视角切入,对古道的历史演进及遗产资源构成进行研究,并对滏口陉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要素进...
12.[期刊]
摘要: 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前辈学人筚路蓝缕、开拓创新,把历史地理学建设成了一门现代科学。回顾学科发展历程,大致...
13.[期刊]
双碳目标下县域空间的减碳潜力与策略路径——基于浙江省碳排放权的解析与分配
摘要: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碳排放权愈发成为重要的地区发展权,在县域层面落实落位碳额分配是我国深入减碳的焦点,浙江省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局部率先达峰的二级减碳阶段。...
14.[期刊]
摘要: 以国家住建部等部门联合认定的安徽省400处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元代及以前、明代、清代等时间维度分析不同时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高程、坡度、坡向、水系...
15.[期刊]
摘要: 地名是一种语言符号,反映和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长期以来的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它存续着地域的历...
16.[期刊]
中古以来上海城内水系详考——兼论江南水乡背景下的城市微观肌理及基层行政空间之生成
摘要: 基于江南水乡地区聚落—城镇的形态发生学分析,借助本地特有的近代早期大比例尺实测地图,并通过对相关特定文献的精查辑考,对明中叶筑城前后的上海城市水系提出了较高分...
17.[期刊]
湖北省政协委员卢纲:以武昌建城1800年为契机 加强城市形象宣传
摘要: 武昌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黄鹤楼誉满华夏,近现代史武昌首义英名传世。武昌城自古以来就是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名胜古迹、人杰地灵的人文荟...
18.[期刊]
摘要: 通过中国传统形象画法的地图和大比例尺实测地图的实例比较,谈古旧地图怎样展现城市,又如何用古旧地图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传统形象画法的古地图通过城市等级显示区域内城...
19.[期刊]
摘要: 京郡并非“指代南徐州无实土的侨郡”,其得名并非因为“居京领职”。京郡是指扬州和南徐州下辖的郡,因为扬州的治所建康为京师所在地,被称作“京师”“京邑”“京都”“...
20.[期刊]
Bringing Heritage to Life in the Modern Era
摘要: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is special in light of the important symbolic conno...
1.[会议]
摘要: 建于1904-1910年的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之为可以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2018年1月27...
2.[会议]
摘要: 滇越铁路是云南史上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通向国外的铁路,在铁路沿线历史遗迹随处可见,文化底蕴深厚。滇越铁路历经百年后再次面临机遇和挑战,米轨铁路资源具有极...
3.[会议]
摘要: 有人说过滇越铁路既是一个殖民化的历史遗物,也是一个融合了各种各样政治权力、历史事件、文化价值、社会语境、科学技术、操作机制等多种特殊因素的遗产对象。而这份特殊...
4.[会议]
摘要: 建于1904-1910年的滇越铁路,南起越南的海防港,北抵云南昆明,时至今日,已有百年历史.近年来,随着准轨铁路的发展,这条曾经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
5.[会议]
摘要: 连接云南省会昆明与越南海防的滇越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更是云南省经济文化面向东南亚以及法国开放的主要因...
6.[会议]
摘要: 最近以来,有关学者从文化遗产、文化线路的不同角度,对国内外的文化遗产等进行了深度探讨,很有启发.本文以滇越铁路滇段(以下简称滇越铁路)为例,尽可能从文化线路的...
7.[会议]
摘要: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可以看到一系列“文化线路”相继申遗成功:法国的米迪运河,奥地利的塞默林铁路,印度的卡尔卡—西姆拉铁路和尼尔吉里铁路,中国的大运河,以及中国、...
8.[会议]
摘要: 从2012年以来,米轨铁路保护与开发利用经历了从有共识到落地、从思想解放到规范管理、从规划研究到项目实施、从文物保护到文化开发的全面转变和推进,伴随砥砺奋进的...
9.[会议]
摘要: 在开通运营以来至今100多年的历史中,滇越铁路一直以来都充当着各个领域的重要角色.一直以来,学者和研究者主要将视野放在滇越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及投入运营过程,滇...
10.[会议]
摘要: 滇越铁路因其起点在越南的海防,终点在云南省会昆明,故得名.滇越铁路全长854千米,从越南的海防至越南老街为越段,从河口至昆明为滇段,越段长389千米,滇段长4...
11.[会议]
摘要: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列强掠夺资源的重要形式.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再满足于商品倾销,而是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投资设厂、开采...
12.[会议]
摘要: 从中国西南边疆内外陆路交通史的意义上去回顾滇越铁路,意义非凡.滇越铁路是中国与中南半岛陆路交通史上的第一条跨境铁路,时称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
13.[会议]
摘要: 岁月早已磨蚀了激情,时间慢慢淡漠了情感,风雨已经洗刷了戾气.但在心中却始终抹不掉的是:有些印记、有些感动、有些情怀,会与生命同存,与山河同在.滇越铁路的红色印...
14.[会议]
摘要: 从19世纪初开始,英法殖民者侵入东南亚及中国云南,互相角逐.法国自入侵以后,步步紧逼,意欲控制云南,变云南为其殖民地.1885年,法国通过中法战争,与清政府缔...
15.[会议]
摘要: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以不同方式纪念抗战,挖掘抗战历史,目的是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勿忘耻辱.滇越铁路在抗战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不应该遗忘,不能...
16.[会议]
摘要: 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州境内的人们,对滇越铁路上人字桥的故事并不陌生,在百余年的口口相传中,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听着、说着人字桥上的神秘故事,诸如: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
17.[会议]
摘要: 武威是汉代“河西四郡”之一,也是河西走廊东部门户和丝绸之路重镇,在汉匈关系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对于西汉武威设郡及其治所等问题,...
18.[会议]
摘要: 唐代碎叶镇位于唐帝国最西端.据传世文献记载,唐、突厥、突骑施、吐蕃等强国曾对该地区展开过十分激烈的争夺战.在碎叶镇的西边即是塔拉斯河,该河因唐与伊斯兰势力的碰...
19.[会议]
基于BIM+MASSMOTION的重庆山地聚落现象学研究——以重庆弹子石老街山地聚落为例
摘要: 重庆的山地聚落充满一股“江湖气息”,这种“气息”具有深层次的秩序.本文以重庆弹子石老街为例,基于建筑现象学理论,通过BIM+MASSMOTION与调查问卷相结...
20.[会议]
摘要: 沧县白芦庄紧邻陈圩河东岸,明清时,此地属献县管辖.据传,明靖难之役后,郭姓等乡亲迁此居住,原村名失考.约乾隆年间,邻村的白文钦三兄弟与郭姓乡亲交好,应邀迁来同...
1.[学位]
摘要: 本文以蜀汉政区的治所和地理格局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地域范围是蜀汉政权的疆域范围,以政区来看便是益州地区,即当时的巴、蜀、广汉、汉中、武都、阴平、犍为、建宁、牂柯...
2.[学位]
摘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要实现乡村振兴,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要选择适合的文化内容,确定正确的价值、道德引领。中国祠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
3.[学位]
摘要: 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长江中游地区聚落发展水平较高,存在大量面积大、人口多的城址和普通遗址;从其遗址整体情况和内部结构分析可见当时社会组织结构复杂,出现了较高程度的...
4.[学位]
摘要: 聚落的规模、密度与分布,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发展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此外,聚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较之城市更为密切。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
5.[学位]
摘要: 本文选择宋元以来的严州城(今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为研究个案,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较为彻底的相关文献追溯和较为细致的图上复原,力图展现宋元以来严州...
6.[学位]
摘要: 区域历史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分支,关于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都十分丰硕,区域历史地理是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去研究一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
7.[学位]
摘要: 地名是人们赋予一定数量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其数量和范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而扩大。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出于辨别方位等目的,人类已经开始用不同...
8.[学位]
摘要: 杭州水居江流海潮交汇之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钱塘江与西湖是杭州早期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而在魏晋南北朝及以后,运河成为促进城市发...
9.[学位]
摘要: 古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地质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作为我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第四纪古人类文化遗址,许家窑遗址自发现以来,有关遗址文化层...
10.[学位]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淮河上游河段即从淮源到三河尖。这一区域包含淮南丘陵区和淮河上游平原区两部分,这一区域在历史上政区变化复杂,元朝将淮河上游划归同一个政区即汝宁府的行...
11.[学位]
摘要: 地名是特定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历史变革、语言文化、风土民情、经济与社会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而绝大多数地名可以久存性的特点足以...
12.[学位]
摘要: 地名是一种非物质语言景观,该语言景观可以折射出该地区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地名的命名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从中可以反映出该地的一些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13.[学位]
摘要: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叠加的手段对自然或行政村名中所包含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的研究数见不鲜,尤其是建立在以往地名志收录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地理分析工具和方法对...
14.[学位]
摘要: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到来,很多国家都意识到数字化技术是促进历史文化村镇、传统聚落等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是保持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活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数字化保护...
15.[学位]
摘要: 建国以后,小尺度政区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相对较少。文章主要是以平定部分乡划归井陉管辖的档案、平顺县下部分村落划过河南林县管辖的档案、晋城部分村落划归河南管辖的档案...
16.[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评析清初顾炎武、顾祖禹、陈芳绩在民族情节推动下,撰写的舆地学著作。顾祖禹、陈芳绩所写历史地理著作,宏大可称,但...
17.[学位]
摘要: 地名是特定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而绝大多数地名可以久存性的特点足以反映出该地域范围内历史时期与现实...
18.[学位]
摘要: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要素,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区域人文属性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则是人地关系的体现。本文以长白山地区的1627...
19.[学位]
摘要:
在方兴未艾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研究领域,断代政治地理研究刚刚开始,本研究是关于战国政治地理研究的首次尝试。
从事象研究向关系研究的转换,是历史地理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