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债券、国际借款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696篇,会议文献有2篇,学位文献有85篇等,公债、债券、国际借款的主要作者有哲政、宋永明、余露,公债、债券、国际借款的主要机构有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非婚同居关系解除后常常因财产和债务等引发一些法律问题,虽然目前国家对非婚同居双方间的人身、财产纠纷等建立了立法规制,但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没有进一步细化到共同...
2.[期刊]
摘要: “十四五”时期作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保持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然是新形势下牢牢守住不发生...
3.[期刊]
摘要: 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能否实现这一预期政策目标,取决于政府债务规模是否适度。理论模型表明,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政府债务规模是存在的,...
4.[期刊]
摘要: 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利率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最为重要的债券之一。政策性金融债年发行量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期限包含1、2、3、5、7、10年等常规期限...
5.[期刊]
摘要: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创新性工具,具有吸引绿色资本、扩大绿色投资规模的作用,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Mann-Whitney非参数...
6.[期刊]
摘要: 国债从1981年恢复发行至今40年,其对筹集国家建设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协调货币政策的功能以及作为居民个人投资品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当前在银行业管理模式向智...
7.[期刊]
摘要: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风险点,如果这种风险处理不好,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文章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8.[期刊]
摘要: 文章基于美国贸易逆差、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和美联储总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逆差的原因,从美元国际地位角度分析如何保持国家债务持续性,为我国人民...
9.[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城镇化也迈向高速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展开。地方政府作为城镇化的一线,由于预算机构的不完善,基建与经济发展常常面临着资金...
10.[期刊]
短期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的实证分析
摘要: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增长,短期内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的短期影响入手,基于20...
11.[期刊]
摘要: 当前,地方债超过国债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大品种。而地方债的流动性问题日趋凸显,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地方债年化流动率指标,探析地方债流动性水平...
12.[期刊]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发达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出台的大力度财政干预措施,让其本已捉襟见肘的公共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债务失控风险上升.目前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力图稳住债...
13.[期刊]
摘要: 债券融资和股权质押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为企业存续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探讨股权质押对债券融资和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验证代理成本在债券融资和股权...
14.[期刊]
摘要: 在严峻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形势下,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逐渐增大.本文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地级市城投债为例,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检验我国...
15.[期刊]
摘要: 目前,国际绿色债券市场日渐扩大,基于市场对债券绿色属性的治理需求,私人部门推出以《绿色债券原则》为基本监管框架的多种软法工具,形成私人部门主导的市场监管模式....
16.[期刊]
摘要: 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为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提供资金,这一模式在促进地方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性债务规模膨胀的问题,隐性债务治理...
17.[期刊]
摘要: 中国企业境外发债在融资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1—2019年沪深两市发行债券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OLS估计和双重差分(DID)模型比...
18.[期刊]
摘要: 自2014年首例公募债券“11超日债”违约以来,国内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局面被彻底打破,原先积累的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逐步暴露。从公募债到私募债、从民营企业到国有...
19.[期刊]
摘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其地理特殊性存在较大的气候适应压力,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来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文章将研究视域聚焦于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一带...
20.[期刊]
摘要: 如何量化评估债券市场支持煤炭企业低碳转型的效果及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煤炭企业总体、不同经济区域及不同城市群煤炭企业在债券市场上获取资金的成本和数量代表煤...
1.[会议]
日本国债管理机制与国债的可持续——国债的发行、消化、流通及偿还
摘要: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政府一直采取大量发行国债、"零利率"等"暴走的经济政策"刺激景气,1999年底小渕成为了"世界第一借债大王:接下来的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
2.[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公共债务危机的阐述,对全球公共债务危机的制度根源及其传染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公共债务危机不仅对中国经济带来冲击,而且中国在政...
1.[学位]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力。但是随着中小企业融资尤其是债务融...
2.[学位]
摘要: 关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治理,大多数研究以主权债务重组为对象,而忽略了纾困环节,也缺乏对于主权债务危机治理的核心问题:集体行动如何达成进行分析。本文将尝试回答如下问...
3.[学位]
摘要: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尚未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的欧元区再次陷入困境,而作为欧洲主权债主要持有者的欧洲银行业更是受其直接影响,出现规模庞大的风险敞口,欧洲银行体系...
4.[学位]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积极采取降息降准等措施避免本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泥沼。然而即使政策利率已经降至历史低点,但刺激作用着实有限,传统货币政...
5.[学位]
对欧洲福利制度及其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层思考——以欧洲典型国家为例
摘要: 欧洲的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运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减少社会矛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社会功能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6.[学位]
摘要:
2009年10月,债务危机首先从希腊爆发。此后,主权债务危机逐渐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呈愈演愈烈之势。欧债危机提醒了各国把债务规模保持在适度规模的重要性。
7.[学位]
摘要: 从2009年起,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对地方经济造成冲击,抓投资促增长成为地方政府缓解经济压力的重要举措。而举债资金是地方政府投资的主要来源,各地竞相上马新的融资...
8.[学位]
摘要: 美国次债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更加脆弱,从冰岛主权债务危机、迪拜主权债务危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到美国主权债务风险,全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
9.[学位]
摘要: 公司债市场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公司债市场有许多独特的现象。比如,担保及承销商的因素可能会起到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作用。母...
10.[学位]
摘要: 不同于以往众多关于定性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成根源的学术探讨,本文另辟蹊径,以债务结构作为研究视角,将欧元区主权债务结构细分为债务自身结构、宏观经济结构以及财...
11.[学位]
摘要: 长久以来,欧元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货币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欧盟统一大市场一直存在着由于成员国经济差异而造成的不对称冲击。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
12.[学位]
摘要: 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是指评级机构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主权机构(通常是主权国家政府)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的评级结果。它对衡量各国的...
13.[学位]
摘要: 作为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监管体系是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债券市场官方监管标准正...
14.[学位]
摘要: 欧债危机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发生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这场危机,我们可以发现,引发这场危机发生既有政治方面的因素,如不成熟的民主政治条件...
15.[学位]
摘要: 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和2011年3月份的东日本大地震等带来了日本长达20年的经济不景气。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
16.[学位]
摘要: 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紧接着,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相继爆出财政问题,德国、法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也受拖累。截至2010年12...
17.[学位]
摘要: 由于长期以来主权借贷市场上借贷双方的不负责任行为,主权债务纠纷持续不断。为了减少和解决主权债务纠纷,除了直接要求主权借贷双方约束自身行为以外,国际社会也提出了...
18.[学位]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际分工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之中。在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世界各国不仅仅依靠本国自身的要素(资金、资源、人...
19.[学位]
摘要: 随着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频繁发生,国际社会开始逐渐意识到处理主权债务危机仅靠原先的“事后补救”(国际救助、债务减免、债务重组等)远远不够,这不仅不能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