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青春岁月》 >情感叙事下的虚构性与非虚构性——以《我还是想你,妈妈》中的部分内容为例

情感叙事下的虚构性与非虚构性——以《我还是想你,妈妈》中的部分内容为例

         

摘要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我还是想你,妈妈》作为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书目,以幸存者的口述构成该作品的主要内容.最不幸的当事人以他们的视角为我们记忆了那些残忍的时光,作为一部非虚构性叙事作品,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情感介入,这种情感的介入到底使作品走向了虚构性还是非虚构性呢?笔者认为情感的介入使文章在叙事学层面走向了一种虚构性,但是在传统文学观层面或者说历史观层面上,则走向了一种真正的非虚构性,故综合来看,虚构性与非虚构性其实是处在一种无法明确界定的灰色地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