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戏剧艺术 >中国戏剧中的“少女牺牲”原型

中国戏剧中的“少女牺牲”原型

     

摘要

正 一弗洛依德曾经说过,“文学史上的三部杰作——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卡拉玛卓夫兄弟》都表现了同一主题——弑父。”①弗洛依德认为弑父的激情来源于作者内心的潜意识,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结,而荣格则把这种激情归结于作者内心的种族记忆或集体无意识,他把艺术作品和神话中体现这种种族记忆或集体无意识的象征形式称为“原型”。他认为原型便是伟大艺术品魅力所在的秘密。因为在艺术创作中,谁讲到了原型,谁就是用“一千个人的声音在说话。”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