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解放军医学杂志》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其免疫组化表达的意义.方法 对7例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中女性4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0(22~51)岁.穿刺活检3例,手术标本4例,其中尸检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尤其活动后心悸加重、气短,病程最长为4年,平均12个月.病理组织学形态表现为腺管样型2例、腺管乳头状型2例、印戒样细胞型1例及纤维母细胞型2例.尸检2例大体见心包膜均弥漫性增厚,1例转移至右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另一例转移至右肾.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对CK5/6、Calretinin、CK、Vimentin、及EMA均呈阳性表达.7例CI染色均呈不同程度阳性改变,而对HCI染色则呈阴性.结论 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