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 >历史小说教学例谈

历史小说教学例谈

         

摘要

在中学历史小说的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常常忽略了历史小说独具的个性特色,只是将其当做一般小说来处理,以致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历史小说《失街亭》的教学,一般教师都会把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失街亭,谁之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借助这个所谓的"核心问题"引发比较热烈的课堂讨论,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欣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行动来分析人物性格,最后,顺利完成"把握诸葛亮和马谡人物形象"的教学任务.浅层次来看,这样的教学处理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只要略往深处一想,问题就来了: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罗列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能说明他读懂历史小说、学会欣赏历史小说了吗?"失街亭,谁之过"这一问题引出的是对小说中事件的客观理性的评判,这种"事不关己"、置身事外的超冷静的评判,与作者极其鲜明的立场和态度相吻合吗?与历史小说"因文生事"的特点相吻合吗?

著录项

  •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 |2011年第11期|13-15|共3页
  • 作者

    杨粉荣;

  • 作者单位

    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一中 47415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