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省主要养殖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红体病病原研究

浙江省主要养殖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红体病病原研究

         

摘要

对2012—2013年浙江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主要养殖区的红体病虾进行病原鉴定及其分子特征与耐药性研究,并与2011年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Vitek、16SrRNA序列分析与病毒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2012—2013年在红体病虾中同时检测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与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而2011年在红体病虾中仅检测出副溶血弧菌,未检测出IHHNV;3年均未检测出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基于dnaE-gyrB-recA-dtdSpntA-pyrC-tnaA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具有较高水平的分子多样性:2011—2013年各年的分离株均分属多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来自位于进化树不同亚枝、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克隆;2012—2013年的分离株经历了较高水平的分子变异,其中ST918与ST919为首次报道的副溶血弧菌新ST;2011年分离株与2012—2013年分离株的等位基因和序列型特征具有较大差异,ST414与ST114分别代表2011年与2012—2013年红体病的优势ST.2011—2013年的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均属于大流行群,并具有相同的毒力基因谱(tlh+tdh-trh-T3SS1+T3SS2-),tdh与trh的缺失并未影响细菌的致病力.分离株对抗菌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呈现加重趋势.说明本次凡纳滨对虾红体病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亟须建立红体病病原监测体系,并探明细菌性病原与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对致病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机制,以提出综合防控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