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对《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

对《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

     

摘要

一、第二自然段的过渡句“这是炼字的好例”的“这”指代不明,或“好”字有歧义因为该句是对第一段所举事例的概括,而第一段中的事例则是有好有坏:“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是好例,而“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则不是好例,所以不能一以概之。同是过渡句,第七段开头的“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就用得很明确。第一句承上总结了苏轼写诗丰富又含蓄蕴藉,第二旬引起下文对“套板反应”的议论。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