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现代医生》 >大同市恶性黑素瘤4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大同市恶性黑素瘤4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摘要

cqvip:目的探讨大同市恶性黑素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以提高本地区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8年6月间就诊于大同市某三甲医院恶性黑素瘤患者4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选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43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中男17例,女26例,男女性别比为1:1.53,平均年龄60.53岁,发病年龄高峰段51~80岁28例(65.12%);肢端多见25例(58.14%);病因不明23例(53.49%);发生淋巴转移的20例(46.51%)。病灶体积最小0.6cm×0.4cm×0.2cm,最大8.0cm×3.5cm×1.5cm;肿瘤Breslow厚度≤1cm患者19例(44.19%),>4cm患者14例(32.56%);Clark分级处于Ⅰ级、Ⅱ级,28例(65.12%),无溃疡多为Ⅰ级、Ⅱ级,有溃疡多为Ⅲ级以上;有26例进一步行免疫组化确诊,HMB45(+)例数19例(73.08%),S-100(+)例数21例(80.77%)。参照AJCC临床分期简化分成早期23例,晚期20例,早晚期的临床特点比较,发病部位和淋巴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黑素瘤病因多数不明,以老年人多见,肢端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病理特征具有多样性特点,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黏膜型恶性黑素瘤发病更隐匿,多数发病即为临床晚期,易发生转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