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称呼语例析
【6h】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称呼语例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欧美国家的跨文化交际学

第二节 前苏联及俄罗斯的语言国情学

第三节 中国的文化语言学

第二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言语理论

第一节 礼貌原则和面子策略

第二节 言语礼节

第三章 俄汉称呼语对比

第一节 亲属称呼语对比

一、俄语亲属称呼语

二、汉语亲属称呼语

三、俄汉亲属称呼语的差异

第二节 社会称呼语对比

一、通用称呼语

二、职衔称呼语

三、拟亲属称呼语

四、姓名称呼语对比

第三节 人称称呼语对比

一、俄语人称称呼语

二、汉语人称称呼语

三、俄汉人称称呼语的异同

结言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选题意义
   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两国人员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学生到俄罗斯留学的人数和俄罗斯学生来中国留学的人数逐年增长,中国的企业也陆续到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国家承包工程项目、与当地公司开展合作。继2007年和2008年的国家友好年之后,2009年我们又迎来了俄语年,2010年将是汉语年。中国代表团和俄罗斯代表团将进行互访,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无论是学生出国留学,还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或是中俄企业间的跨国合作,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都是要建立在正确的言语交际的基础之上的。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之初,最先使用到的就是称呼语。因此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称呼语的正确使用是开启成功交际大门的钥匙。正是基于此,本文作者选取了这个论题,希望能对中俄两国人民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避免语用失误提供一定得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论文试图在俄语和汉语中找到对应的称呼语形式,指出它们使用规则的异同,并探索造成俄汉称呼语差异的深层原因,使中俄两国人员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能够找到恰当的称呼语称呼对方。在阅读大量文学作品、杂志以及报刊、观看电视剧的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些称呼语使用的新规则,这些规则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这些都对俄语教学和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中俄两国人民的日常交流。
   本论文采用了分类对比的研究方法,综合俄语语言学家和汉语语言学家对称呼语的研究分类,将称呼语分成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和人称称呼语三大类,这种分类方式能够全面系统地概括俄汉称呼语,为进一步比较俄汉称呼语的异同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探究俄汉称呼语异同的同时,挖掘造成俄汉称呼语使用差异的深层文化内涵,分析俄汉民族心理、民族习惯、民族文化的因素,最后总结出俄汉称呼语差异的原因,为俄汉民族在交际时避免称呼语的语用失误,为成功的
   三、研究内容
   本论文由引言、三大章、结言、参考文献和致谢几部分组成。在本篇论文中我们重点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称呼语。将称呼语分成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人称称呼语三类,比较、分析俄汉称呼语使用规则的异同,并总结造成俄汉称呼语使用规则差异的原因。第一章介绍跨文化交际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分别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在欧美国家、俄国和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二章阐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相关理论及概念;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本章把称呼语分成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和人称称呼语三大类,其中社会称呼语又分成通用称呼语、职衔称呼语、拟亲属称呼语和姓名称呼四小类,分析、对比俄汉交际中称呼语的使用情况,为中俄两国交际者避免语用失误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在欧美地区的兴起与发展。欧美的跨文化交际学是以霍尔的《无声的语言》为标志,是从传播学中分离出来,侧重研究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做到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即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求得共同的生存空间。本章的第二节介绍了前苏联的语言国情学,虽然在学科名称上与欧美不同,但是所研究的对象却是与欧美的跨文化交际学有相同点的。可以说,跨文化交际学在前苏联和俄罗斯语言学界经历了“国情语言学一语言文化学—跨文化语言学”的演变过程,研究侧重点在于探究语言、文化与交际、民族性格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实质,同时更侧重于教学法层面,即研究影响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法所涉及的语言内外各层面的因素。本章的最后一节是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语言学。1950年罗常培的专著《语言与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基础,开辟了一条研究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道路,可以说文化语言学是语言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学科。
   第二章阐述了礼貌言语理论在欧美文化、俄罗斯文化以及汉文化的发展。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了礼貌言语习惯,各个民族对礼貌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礼貌言语理论也不尽相同。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 Leech)就欧美人对礼貌的理解提出了六条准则,这六条准则的不足是忽视了交际对象、交际时间、交际地点等语境要素。之后布朗(P.Brown)和莱文逊(S.Levinson)发展了利奇的礼貌原则,强调要在交际时保全对方面子。中国语言学家顾日国根据汉文化的特点,提出了汉语文化中礼貌规范的四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根据俄罗斯语言学家福尔马诺夫斯卡娅(H.N.φopMaHOBCKaI)的言语礼节理论,我们知道言语礼节具有民族性和惯用性等特点,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就是操不同语言的人用同一目的语进行交际时,由于不了解目的语言语礼节模式的交际规约,常常造成交际失误。同时,交际双方应当根据对方的实际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等因素和言语环境选择恰当的言语形式。
   第三章综合俄罗斯语言学家和中国语言学家对俄语、汉语称呼语的分类情况,本章将俄汉称呼语分成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和人称称呼语三类来对比分析俄汉称呼语使用规则的异同。俄汉亲属称呼语存在着差异,在长幼、宗亲、姻亲等方面汉民族对亲属称呼语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俄罗斯民族在亲属称呼语的使用上比较随意,没有那么多礼俗性的规定。在社会称呼语中,俄汉通用社会称呼语因本民族文化和使用习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相应地改变;俄罗斯民族本着自由平等的观念,而汉民族受到“官”本位等思想的影响,因此俄汉职衔称呼语有着较大的差异;俄罗斯民族受到核心家庭观念的影响,汉民族受到大家庭观念的影响,汉语的拟亲属称呼语远远多于俄语的拟亲属称呼语,而俄语的拟亲属称呼语往往是儿童或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使用;俄汉姓名称呼语同样受到各自民族文化和使用习惯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不同的姓名称呼表达着不同的感情色彩。TbI\BH的使用在人称称呼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际双方(通常指一方)认为彼此的关系平等,社会关系比较密切,则以TbI相称;反之若认为双方的社会关系较疏远,则以BbI相称。而汉语中的“您”多在中国北方,尤其是在北京被使用,用于表达敬意,而“你”则被更广泛的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