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卡里来和笛木乃》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6h】

《卡里来和笛木乃》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译文摘要

目录

序论

一 成书过程

二 译者简介

三 在世界的传播

四 《卡》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

五 前人成果、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译介

第一节 最早的译文与译本

第二节 与《五卷书》的关系

第三节 与《印度寓言》的关系

第四节 卢前之《五叶书》译本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的译介

第一节 林兴华译本

第二节 林兴华译本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季羡林译序之意义

第三章 改革开放至今的译介

第一节 李唯中译本

第二节 李唯中译本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其他《卡》的改编本

第四节 中国《卡》的维语译本

第五节 中国对《卡》的研究

第四章 林兴华译本与李唯中译本之比较

第一节 译本故事数量

第二节 译本篇幅差异

第三节 译本翻译风格

第四节 对两译本的总体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阿拉伯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不同国家的发展与兴衰,在历史长河中,阿拉伯文明形成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贾希利亚时阿拉伯人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生活,而阿拉伯文明的丰富与传播则是在阿拔斯王朝时期。这一时期是阿拉伯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多优秀的文学著作,《卡里来和迪木乃》(以下简称《卡》)当属其中的经典之一。这部阿拉伯寓言经典是由阿拔斯时期著名文学家伊本·穆格法从印度寓言古籍翻译而成,书中既充满了印度人民瑰丽的幻想和丰富的智慧,又融入了独特的阿拉伯伊斯兰风格,彰显了译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精湛的语言技巧。书中幽默的故事、奇幻的情节让读者不知不觉沉浸于一个神秘的世界。在收获身心娱乐和放松之余,还会被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所折服。正是由于《卡》在文学、艺术和道德方面的不朽价值,才得以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被世界各地读者所喜爱。并有不少学者针对该书的不同领域展开了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评介《卡》在中国的译本情况,梳理其在中国的传播途径。正文分为序论、章节和结论三大部分。序论中着重对《卡》在阿拉伯文学史的地位、其成书过程、作者简介、《卡》在世界的传播等内容进行评介,简述前人成果及对《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章节部分共分为四个章节,每个章节又细分三至五个小节,以时间为轴分层叙述。第一章介绍新中国建立前即民国时期,《卡》在中国的译介情况。这一部分,对最早的《卡》译本和在中国最早的维吾尔语译本和汉译本进行简单的评介。同时,理清《卡》与这一时期出现的汉译本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印度寓言》、《五叶书》的关系。追根溯源,寻找民国时期《卡》在中国的源头。第二章将时间定位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对这一时期出现的林兴华汉译本《卡》进行详细的评介。第三章则针对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至今,中国出现的诸多《卡》译本以及对《卡》展开的研究进行评介和梳理。对这一时期产生的篇幅最全影响最大的李唯中译本《卡》进行着重评介。第四章将对比林译本和李译本在故事数量和篇幅上的差异,尝试对两译本各自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并得出整体评价。最后在结论中,总结《卡》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并指出《卡》尚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潜力,期待更多学者投身于对《卡》的研究。将《卡》在中国的传播轨迹重现于读者面前,通过不同译本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喜爱这部著作,并真正认识到它的不朽价值。撰写时,除借鉴了前人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外,还加入了一些个人总结与分析。在撰写方法上,遵循了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的方法,力求清晰准确的将《卡》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状况呈现在读者面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