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欲我”“律我”“自我”师德探究
【6h】

“欲我”“律我”“自我”师德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方案

第2章 东西方人性理论分析

2.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2.2 基督教原罪理论

2.3 孟子性善论

2.4 荀子性恶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熔炉》解析

3.1 电影背景

3.2 电影情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代表性学校教师访谈及分析

4.1 访谈设计

4.2 访谈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韩师德建设比较

5.1 比较意义

5.2 师德建设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教师“欲我”向“自我”转变

6.1 “欲我”警示

6.2 “律我”建议

6.3 “自我”意义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展开▼

摘要

提升教师道德建设是本论文的研究主旨。之所以选择这一主旨,主要是考虑到:2011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熔炉》在韩国上映,影片讲述一所福利学校教师和校长对该所学校学生进行长时间性侵迫害的事件。电影上映后在韩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致使韩国重新颁布《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炉法》并对现实学校中所有涉案教师重新量刑。一部电影促使一部新法律的诞生,值得人深思。与此同时,近年来校园性侵害现象在中国也屡见不鲜,有关教师道德建设的话题持续升温,老师这一头顶高尚光环的道德群体屡受人们诟病。国家的未来在于它的人民,在于人民对于这个国家的义务,在于人民的努力与坚持不懈,在于他们思考的能力,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取得的超越。而一个国家的未来依靠于不断的更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现在的所学以及对未来挑战所做的准备,我们如何教授我们的孩子将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人格品德的影响者,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针对师德滑坡现象,提升教师道德建设是相当必要的,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宗旨。同时,这一研究的提出也源于国内在教师道德建设研究方面的缺失,即虽然国内并不缺乏对教师道德建设的研究,但却缺乏理论基础,泛泛而谈宏观建议,具体实践措施较少。  本文遵循的基本思路是:以东西方人性理论为基础,以韩国电影《熔炉》为出发点,试用理论探究电影,剖析教师“欲我”。对国内代表性教师访谈,以点带面获取中国教师道德建设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与韩国教师道德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试剖析教师“律我”。文章最后分析教师“欲我”的警示,“律我”的建议,总结教师“自我”的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的主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也即如下五章:  第2章,东西方人性理论。任何研究都不是空穴来风,应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中国教师道德建设正因为缺乏理论基础显得泛泛而论。为了弥补教师道德建设研究的理论不足,也为了使本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展开更有说服力的论证,把东西方人性理论列为首要的一章。  第3章,以韩国电影《熔炉》为例,运用人性理论分析电影,剖析教师的“欲我”。因电影《熔炉》在韩国引起的效应,产生了《熔炉法》,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才有了本文的研究。利用人性理论对电影进行分析是为了揭示出教师“欲我”产生的根源,提出“欲我”这一概念,也为教师“律我”进行铺垫。  第4章,第5章,这两章是对本研究的扩展,也是本研究进行“律我”研究的落脚点。主要是通过实证调查获取我国教师道德建设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外教师道德建设情况,借鉴韩国教师道德建设成果,试对“律我”进行探究。  第6章,经前文的研究和归纳,这一章作为本研究的归宿。着重论述教师“欲我”向“自我”的转变,提出建议和启示以及教师“自我”建设的意义。  同时,本研究尝试提出师德滑坡的危害,包括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对教育发展的阻碍,抑制社会的进步等等。我们在保持警惕的同时,还要不断尝试提高教师道德建设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