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实践研究
【6h】

数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1.1.2 课程改革的趋势

1.1.3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①理论层面

②实践层面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2.1 数学建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2.2 有关数学建模内涵的研究综述

2.2.3 数学建模素养的研究综述

2.2.4 基于数学建模的数学教学相关研究综述

2.3 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

2.4 数列教学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综述小结

2.6 理论基础

2.6.1 数学化理论

2.6.2 元认知理论

2.6.3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数学建模有关概念综述

3.1 概念界定

3.1.1 数学建模

3.1.2 数学建模素养

3.2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

3.2.1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活动的要求

3.2.2 新课标对数学建模课的设计要求

3.2.3 高中教材中适合建模的内容

3.3 数学建模评价方式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建模实践探索

4.1 数学建模实践的开展

4.1.1 实践对象及教学背景

4.1.2 实践内容

4.2 建模实践结果

4.2.1 课题的选择

4.2.2 研究报告分析

4.3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影响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因素分析

5.1 数学知识

5.1.1 数学专业知识

5.1.2 数学建模基本技能

5.2 数学建模能力

5.2.1 数学化能力

5.2.2 发现问题的能力

5.2.3 逻辑推理与计算能力

5.2.4 发散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5.3 数学建模认知情感

第六章 数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设计分析

6.1 数列内容分析

6.1.1新课标对数列的教学内容要求

6.1.2 新课标对数列的教学目标要求

6.2 数列内容与数学建模素养的联系

6.2.1 从数学建模知识上看

6.2.2 从数学建模能力上看

6.2.3 从数学建模认知情感上看

6.3 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数列教学策略

6.3.1 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化能力

6.3.2 提倡探究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6.3.3 注重思想方法的学习,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6.3.4 结合多种教学途径,综合提高数学建模素养

6.4 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案例开发

6.4.1 案列一:教育储蓄问题(参考张思明)

6.4.2 案例二:斐波那契数列(参考第七届东芝杯选手贾慧宇)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反思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丹阳;

  •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侯学萍;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中等教育;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