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纤益心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的队列研究
【6h】

抗纤益心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的队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前 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病例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气虚血瘀型)患者,共2

2 病例筛选标准

2.1 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气虚血瘀”证型的制定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关于心力衰竭的描述:

主症:①气短(喘息);②乏力;③心悸。

次症:①头晕、神疲倦怠,活动耐力受限,易劳易倦;②自汗;③言语声微;④面色晦暗、唇甲紫暗。

舌脉:舌质淡暗,边或有齿痕,舌面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迂曲,舌苔薄滑或薄白,脉沉细涩或结代。

2.2 西医诊断标准

依照2007年《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

(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0 cm(女)和>5.5cm(男)。

(2)射血分数(LVEF)<45%和(或)缩短分数(FS)<25%。

(3)更为准确的为LVEDd>2.7 cm/m2,体表面积(m2)=0.061×身高(cm)+0.0

主要以心脏彩超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心电图、胸部正位片、心脏同位素检查等有助于本病诊断,本病的诊断需要

2.3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DCM诊断标准者。

(2)符合本病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标准者。

(3)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级者。

(4)患者年龄18至65周岁。

(5)意识清醒,交流无障碍,可配合治疗及采集临床资料的患者。

(6)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4 病例排除标准

(1)无法排除患者合并其他引起心肌损害诱因的疾病如缺血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围产期因素、酒精、心动过速

(2)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3)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有生育、哺乳要求的妇女。

(4)具有导致死亡率增加的病情:如心源性休克、肺栓塞、恶性心律失常、梗阻型心肌病、重度瓣膜病变、缩窄

(5)观察期间无法停用其它可能影响试验药物的患者。

(6)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者。

(2)未遵循医嘱要求治疗,无法判断疗效及病情者。

(3)诊断资料不全或缺失,导致疗效或安全性指标无法判断者。

(4)治疗中发生特殊病情变化而无法耐受者。

(5)治疗中拒绝继续接受试验者。

3 研究方法

4 观测指标

4.2不良事件及依从性评价

按不良事件观察表详细记录有无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各种不良事件。对分配的治疗不依从的病例纳入结果

5 疗效评定标准

5.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制定。

显效:主症、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证候学积分减少≥70%。

有效:经治后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经治后证候积分减少<30%。

5.2心功能改善疗效标准

心功能改善疗效依据1982年NYHA心衰分级标准。

显效:患者症状及相关体征消失,心功能改善Ⅱ级或者Ⅱ级以上。

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衰的症状有部分缓解和(或)部分相关体征消失,患者的心功能改善Ⅰ级。

无效:症状和相关体征无变化和改善。

6 数据统计分析

结 果

1 两队列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西医常规队列(A)及抗纤益心方队列(B)两队列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2 经治前后两队列患者中医证候学总积分情况

3.治疗前后两队列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心功能改善疗效情况

4 治疗前后两队列患者LVEDD、LVEF、FS的变化

5 经治前后两队列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

6 经治前后两队列患者地高辛用量的变化

7 经治前后两队列患者美托洛尔用量的比较

8 经治前后两队列患者呋塞米片用量的变化

理论探讨

自身免疫反应是本病发生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患者血清中的抗心肌抗体通过对心肌细胞产生的一系列副作用

1.2.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多因单侧心室扩大而出现心室收缩不同步。对于许多重度心衰患者,CRT可恢复双侧心室正常

1.2.4干细胞移植

从骨髓采集到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的能力。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可以增加新生血管于心脏,同时使

1.2.5外科手术治疗

心室减容手术(Batista手术)的基本原理即是通过切除左室部分心肌,使心脏质量容量比得以重塑,降低

对于晚期患者而言,心脏移植是公认的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目前心脏移植技术日渐成熟。但存在供体缺乏、价

2中医学诊治本病的研究进展

2.1病名认识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观察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学积分、心功能、心脏超声指标变化的影响,评价以该方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研究依据。  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气虚血瘀型)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中药汤剂抗纤益心方治疗分为西医常规治疗队列(队列A)及抗纤益心方队列(队列B)。研究共纳入281例病例,其中纳入抗纤益心方队列153例,西医常规队列128例。西医常规治疗队列采用西药:β受体阻滞剂类(酒石酸美托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任选其一)、ACEI类(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培哚普利等任选其一)/ARB类(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任选其一)、呋塞米、螺内酯、地高辛等。抗纤益心方队列在常规西药应用基础上,给予抗纤益心方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病患的中医证候学积分、心功能、心脏超声指标、用药情况。  结果:(1)两队列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抗纤益心方队列降低幅度优于西医常规队列(P<0.05)。(2)西医常规队列在LVEDD、LVEF、FS方面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抗纤益心方队列在LVEDD、LVEF、FS方面较前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队队列在LVEDD、LVEF、F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西医常规队列及抗纤益心方队列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前后变化较开始服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医常规队列及抗纤益心方队列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两队列患者的美托洛尔用量较服药前比较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纤益心方队列美托洛尔用量较西医常规队列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西医常规队列地高辛、呋塞米用量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抗纤益心方队列患者的地高辛、呋塞米用量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应用以抗纤益心方为基础中西医联合方案治疗DCM,可明显改善DCM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积分,改善其患者心功能、LVEDD、LVEF、FS。可减轻患者因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或ARB的加量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服药剂量可以达到目标剂量。同时抗纤益心方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地高辛及呋塞米等药物的用量。抗纤益心方治疗DCM有一定效果,同时为优化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的评价标准,为更加有效的实现中西医有机结合探索出一定的经验,为本病常规治疗模式上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