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关联理论看《红楼梦》中体态语描写的翻译
【6h】

从关联理论看《红楼梦》中体态语描写的翻译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Review of Relevance Theory

2.1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2.2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context

2.3 Relevance principle and optimal relevance

Chapter Three 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

3.1 Gutt's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3.2 Previous achievements in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3.3 Context-based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A Relevance-theoretic Account of Translation of Kinesic Description in Hong Lou Meng

4.1 Hong Lou Meng and the author

4.2 Kinesic description in Hong Lou Meng

4.3 Translation of kinesic description in Hong Lou Meng

4.4.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成功塑造了近五百个身份各异的人物,这些人物都因其鲜明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塑造人物方面,作者除了运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外,还通过对人物外貌、服饰、体态语等非言语因素的描写加深了读者对作品中人物身份、性格和心理状态的理解。而在诸多非言语因素的描写之中,体态语描写可以说是作者刻画人物不可或缺的手段。它比有声语言更加生动细腻,达到了言简而意多、以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于《红楼梦》翻译的研究文献已有很多,但是其中讨论体态语翻译的却很少,这可能与体态语研究起步较晚有关。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它具有多义性、民族性、模糊性、时代性等特点,其民族性在《红楼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对译者正确理解原作、准确传达原作的意思都是不小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体态语的翻译进行探讨。本文比较了两个代表性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思、闵福德译本)对体态语、尤其是其中文化因素的处理,运用关联理论分析了译者采取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并就体态语翻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本研究有两个目的: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体态语翻译的考察,一方面旨在证明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的解释力,另一方面探询翻译的原则和策略,为体态语翻译提供借鉴。作者认为,翻译的最终目标是争取在相关方面取得解释性相似。为达到这一目标,译者应根据翻译目的及其他一些文本外因素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事实上,译者可以根据对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认知环境、源语与译语之间的差异的估计及其对翻译任务本身的认识来确定其具体的翻译策略。
  本文共分五章。首先,在本文的导言部分,作者对本研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包括研究的目的、必要性、理论和实践价值以及行文的基本框架。接着作者论述了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引入了格特关联翻译理论的内容,肯定了翻译交际的推理性,指出翻译过程实质上是寻求译本在相关方面和原文本的解释性相似。此后,作者对比了《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对体态语描写的不同处理,并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解释了译者运用不同策略的原因。本文指出,在翻译时,译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就翻译策略做出选择,但是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原作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最后是全文的结论。作者认为,在实际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对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认知环境、源语与译语之间的差异的估计及其对翻译任务的理解来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