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翻译中的自译现象——基于《啼笑皆非》林语堂自译本与徐成斌译本的比较
【6h】

翻译中的自译现象——基于《啼笑皆非》林语堂自译本与徐成斌译本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2 Research Methodolog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elf-translation

2.1.1The Concept of Self-translation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Self-translation Abroad

2.1.3 Previous Studies on Self-translation at Home

2.2 Lin Yutang and His Self-translation

2.2.1 Lin Yutang and His Ideas on Translation

2.2.2 Studies on Lin Yutang’s Self-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3.2 The Concept of Skopos Theory and Its Three Rules

3.2.1 The Skopos Rule

3.2.2 The Coherence Rule

3.2.3 The Fidelity Rule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4.1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isplayed in his Self-translation

4.1.1 Domestication

4.1.2 Foreignization

4.2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Methods Displayed in his Self-translation

4.2.1 Addition

4.2.2 Conversion

4.2.3 Paraphrase

4.2.4 Back-translation

4.2.5 Deletion

4.3 Xu Chengbin’s Translation Methods Displayed in the Translation

4.4 Features of Lin Yutang’s Self-translation of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

Chapter Five An Interpretation for the Features of Lin Yutang's Self-translation

5.1 Natural Advantage of a Self-translator

5.2 Conformation to Lin’s Translation Ideas

5.3 Particular Translation Purpos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Bibliography

Publication

展开▼

摘要

林语堂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杰出作家。同时在翻译作品及理论上都颇有成就。他不仅翻译中西方的经典作品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而且翻译了自创的作品。目前,国内关于林语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经典的翻译作品和其翻译思想上,对于他的自己作品却鲜有涉及。《啼笑皆非》是一部比较特殊的译作,因为它既包涵林语堂的自译也包涵徐成斌的他译。基于这一作品的特殊现象,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啼笑皆非》中译本中的两位译者所采用的翻策略和方法做了概括和分析。以期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在翻译《啼笑皆非》的过程中,林语堂和徐成斌各自采用了哪些翻译策略和方法?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第二,他们各自的翻译目的又是什么?第三,林语堂的自译是否享有更多的自由?与徐成斌的翻译相比,林语堂的自译有哪些区别性特征?原因是什么?由于每一特定的翻译都有其翻译的目的。德国功能主义的目的论既可以应用于非文学翻译中也可以应用于文学翻译之中。本文试着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解释林语堂和徐成斌各自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本文用描述和对比的方法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研究林语堂和徐成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目的是找出翻译的目的对两人在翻译过程中选用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本文还采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把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应用到研究林语堂和徐成斌的翻译行为中去。同时,本文作者还将引用适量的翻译例子来印证他们各自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研究发现,林语堂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添加,转换,解释,回译,删除等翻译方法。这些翻译策略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语堂的翻译目的: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需要以吸引更多的潜在的目的语读者;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从林语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归纳出林语堂自译的区别性特征,如:翻译大意而不是字对字翻译;更多地使用的中文习惯表达和灵活的句式;享有更多的自由来实现他的翻译目的。本文作者认为这些特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自译者的自然优势;自身翻译思想的影响以及他特定的翻译目的。另一方面,林语堂的前十一章的翻译为后面徐成斌的翻译提供了范本,为了对林语堂以及他的创作负责,徐成斌几乎采用了与林语堂同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徐成斌缺少对原作完美的理解,加上对林语堂翻译思想的认可和对实现林语堂翻译目的的渴望,使得徐成斌的翻译更靠近原作者和原作品而不是目的语读者。希望本研究能够探索自译的性质,对林语堂的自译研究做出贡献,也希望更多的研究角度能应用于自译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