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前景化理论及其在小说翻译中的应用——以David Copperfield的翻译为例
【6h】

前景化理论及其在小说翻译中的应用——以David Copperfield的翻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1.3 Thesis Structure

1.4 Theoretical Ba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Foregrounding Study Abroad

2.2 Foregrounding Study at Home

Chapter 3 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

3.1 An Introduction to Charles Dickens and his David Copperfield

3.2 Chinese versions of David Copperfield and Zhang’s Translation Approach

Chapter 4 Linguistic Foregrounding

4.1 The Function of Foregrounding in Literary Work

4.2 Types of Foregrounding

4.3 Recognition of Foregrounding

Chapter 5 Foregrounding Reproduction in Fiction Translation

5.1 Qualitative Foregrounding

5.2 Quantitative Foregrounding

Chapter 6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6.1 Research Results

6.2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前景化概念源于绘画艺术,前景化是为了吸引观者的注意,从而达到期望的某种艺术效果,其他的人或物则构成背景。本文综合论述了语言前景化理论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于该理论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各位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前景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文体学、文学创作和研究,然而却很少被应用于翻译活动中。直到20世纪末,美国学者叶子南在其著作中提及该理论并提出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的构想。然而他只提出了设想却没提出具体方法。
  本文以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提出的偏离理论以及叶子南关于将前景化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的设想为理论依据,旨在使译者注意到隐藏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前景化现象,并为其在译文中体现原文的前景化风格提供一些基本方法。
  本文将以张谷若译《大卫·考坡菲》中的例子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小说翻译。翻译要将最接近源语言信息的地道语言反映在译文中,首先是原文的意义,其次是原文的形式。前景化作为一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语言现象,在翻译中前景化语言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一些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因为文学作品中的前景化现象大多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将前景化因素考虑在内对于理解作品主旨、欣赏其风格特征、体验其艺术品质意义重大。
  一方面,本文提供了在翻译过程中辨别前景化现象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例子提出了一些应对源语言中的前景化表达的翻译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