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以The Kite Runner两个中译本为例
【6h】

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以The Kite Runner两个中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2.2 Researches on The Kite Runner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Defini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3.2 Hermeneutics: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Chapter Four Manifest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 The Kite Runner

4.1 Introduction to The Kite Runner

4.2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Kite Runner

4.3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Manifested in Two Chinese Version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对于译作应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传统翻译理论认为原文至高无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直被忠实原文的标准和译者隐形等理论束缚,大多只能对原作进行机械的模仿和再现。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理论与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使译者主体性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显现出来,译者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The Kite Runner两中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与重要性,及译者在不同影响因素下所发挥主体性的区别。
  The Kite Runner是著名现代小说家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自2003年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并因其文化现实意义而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地区也先后引进该小说,分别由大陆译者李继宏和台湾译者李静宜担任翻译。两部译著进入中国市场后,也迅速成为畅销书并激起广大读者共鸣。有关译者主体性的对比研究很多,但主要以世界名著这类文学作品为例,对当代畅销小说的译本研究较少,对The Kite Runner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则更少。因此,笔者以The Kite Runner两中译本为例,以阐释学作为理论依据,研究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译文中的体现,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对译文的影响与作用。
  本文第一章是前言,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并介绍The Kite Runner的翻译研究,曾有许多专家与学者从目的论、接受美学、社会心理学、图里翻译规范等视角下研究The Kite Runner的两译本或其中一个译本。因此,笔者希望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做出新的探索与研究,也体现了本论文的意义与创新价值。第三章是理论基础,阐述译者主体性的哲学基础。第四章通过例举两译本中的实例,系统对比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在The Kite Runner两中译本中的体现。第五章总结了本文内容,对本文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回顾并重申译者的价值与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本文的研究旨在学习译者主体性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而不是对比两译本的好坏,通过比较和阐释的方法,对译者的主体性这一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根本属性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以期帮助译者平衡主客观因素,完成更好的译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