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语文教材与教学中的鲁迅
【6h】

中学语文教材与教学中的鲁迅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上编:民国时期中学语文中的鲁迅(1920-1949年)

第一章: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及形象

1. 收入作品图示表

2. 鲁迅形象:感性的显现以理性为基础

第二章:课堂上展现的鲁迅形象

1. 两种鲁迅的教法

2. 用鲁迅教语文

3. 用鲁迅教鲁迅

4. 两种教法的关联和产生的鲁迅形象

下编:新时期中学语文中的鲁迅(1978-2000年)

第一章:入选作品考察

1. 从杂文“鲁迅”的淡出到文学“鲁迅”的凸显

2. 入选作品文本删节的考察

第二章:课堂上的难点

1. 鲁迅本身之难

2. 作为课文的鲁迅作品之难教

3. 工具性和人文性并置带来的鲁迅教学新矛盾

4. 单一的鲁迅取代另一个单一的鲁迅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作家,“鲁迅”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深入并细化到各个层面。本文希望另辟径蹊,从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层面来透视鲁迅作品以及鲁迅形象在中学语文中的具体展现。 本文分别选择民国时期(1920-1949年)和新时期(1978-2000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教科书来探讨鲁迅作品和形象在中学语文中的展现状况。本文认为中学语文中的鲁迅形象含“课本中”和“课堂上”两个层次。课本中的鲁迅形象是在选文的归类删减中呈现出来的;而课堂上的鲁迅形象则是在教科书编者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接受等因素影响下塑造出来的。与课本中的鲁迅形象相比,课堂上的鲁迅形象是研究的难点,难在鲁迅本身,更难在作为课程资源的鲁迅之难教。 中学语文中的鲁迅形象是个特殊的存在,既不同于学术研究塑造的形象,又不同于真实的鲁迅形象,而这个在普通大众中影响巨大的形象却是在微妙的变化中坚持了单一。追其原因大概会有诸多。而中学语文和鲁迅研究界隔离的现状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丰厚鲁迅形象,就要打通两个领域的屏障,整合学科之间的共享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