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指示性”理论下高中语文自主实践教学设计探索
【6h】

“非指示性”理论下高中语文自主实践教学设计探索

代理获取

摘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制订了五个课程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课程目标都指向学生的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要求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自我感悟、自主创新上下功夫。笔者现用的高中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将每个专题的学习方式命名为“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这些无一不将学生的活动方式引向自主实践。这也为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非指示性”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指示性”’的反拨,又是对西方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的反拨,在对两者名称进行整合后取出一名称:“非指示性一。它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截取中点,让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示),学生的作用是自主实践(而不是被指示)。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实践的交互作用中,学生自主成长。“非指示性”教育理念是“把人当做人一,即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生命。理念的核心是“自主成长”,任何“非指示性”教学实践都致力于学生自主成长。因此,“把人当人、自主成长”是“非指示性”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笔者欲通过对“非指示性”理念下高中语文自主实践教学设计的探索,从理论上凸显自主实践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上为自己、也为广大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好的教学设计。
   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总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非指示性”理念下语文自主实践教学设计的理性阐述,分别论述了“非指示性”理念、“非指示性”理念下的语文自主实践和“非指示性”理念下的语文自主实践教学设计,以便让读者从宏观层面上对本论文有所了解。第二部分阐述高中语文自主研习实践课文的特点、高中语文自主研习实践课文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研制一个相应的教学设计。第三部分在高中语文自主探讨实践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第四部分在高中语文自主体验实践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分别研制一个相应的教学设计。这三大部分从实用意义来说,首先,从反面可以借此来矫正语文教学设计中仍然存在的重视教师灌输、轻视学生实践的不良倾向;其次,从正面可以树立一些对研究者和语文教学工作者有启发乃至可仿效的教学设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