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校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6h】

学校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的缘由

1.1.1 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

1.1.2 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1.1.3 传统德育教育的传承需要

1.1.4 现代心理教育的发展需要

1.2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1.3.2 学校德育教育研究综述

1.3.3 渗透教育研究综述

1.3.4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际意义

2 温岭市中小学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量的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2.2.2 调查工具

2.2.3 施测

2.2.4 统计处理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3.2 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统计分析

2.3.3 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2.3.4 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域差异分析

2.3.5 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性质差异分析

2.3.6 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年级差异分析

3 温岭市中小学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质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访谈样本的选择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3 实施访谈的说明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教师在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

3.3.2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

3.3.3 教师对渗透内容和渗透途径的了解程度

3.3.4 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3.3.5 学校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最成功的做法

4 总体讨论

4.1 温岭市中小学的渗透教育现状

4.2 中小学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归因分析

4.2.1 各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不高

4.2.2 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与相关知识缺乏

4.2.3 家长和社会的“应试”需求

4.3 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4.3.1 轻负高质教育改革策略

4.3.2 更新观念素质第一策略

4.3.3 学校心理环境优化策略

4.3.4 活动课程灵活渗透策略

4.3.5 家校社会全员参与策略

4.4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单纯依靠学校一两个专业心理健康老师无法完成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它需要全社会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因此渗透教育便成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渗透教育主要通过日常的潜移默化,长期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这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谋而合,通过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能使全体德育工作者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缓减我国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短缺的现状,同时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共同提高。
  本研究采用量化测查与个案访谈有机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温岭市中小学校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从思想品德课(政治)、学校日常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三个方面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发掘当前中小学校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尚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主要结果是:
  本市中小学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总体情况良好偏低一点(换用现在通用的考试等级分布情况:60分以下不及格,60分至75分为及格,75分至90分为良好,90分至100分为优秀),其中班主任工作的平均得分率最高,学校日常活动的平均得分率最低。
  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学校日常活动、班主任工作以及渗透的整体情况中,低段(三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在各方面相互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高段(高一、高二年级)在各方面相互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整体的趋势是级段越低,各方面的渗透情况越好。
  同时渗透教育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和学校性质差异性,乡镇地区的心理健康渗透情况均显著优于城区,公办学校显著优于民办学校。
  就渗透教育的男女差异来看,仅在思想品德课渗透的情况中,女生优于男生,其他方面两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影响渗透效果的原因主要有:各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与相关知识缺乏,家长和社会的“应试”需求。
  为了提高渗透教育的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教育对策: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切实做到德育为先、健康第一;营造和谐的氛围,展现良好的素质;开展多彩的活动,开设专门的课程;依托各个组织机构,建立三维教育网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