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的科学童话教学——以《小螃蟹找工作》为例
【6h】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的科学童话教学——以《小螃蟹找工作》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一)概念赛定

1.隐喻认知

2.多模态隐喻

3.科学童话

(二)研究综述

1.关于多模态隐喻教学的研究综述

2.有关幼儿园科学童话教学的研究综述

三、原大班科学童话《小螃蟹找工作》教学活动的问题聚焦

(一)原教学活动分析

1.导入环节

2.主体环节

3.延伸环节

4.总结

(二)问题聚焦

1.忽略了文本的隐喻性质

2.缺失了有效的教学支架

3.遮蔽了隐喻化教学路径

四、大班科学童话《小螃蟹找工作》教学活动的隐喻化路径

(一)路径一:知识传播的图示化

1.思维导图:知识结构的隐喻表征

2.图示化:思维培养的隐喻之路

(二)路径二:活动过程的表演化

1.儿童剧剧本:隐喻化脚本的建构

2.儿童剧表演:隐喻化情境的重建

(三)路径三:知识运用的迁移化

1.迁移:思维方式的再隐喻化

2.类比:提高幼儿“异中求同”能力

五、隐喻化教学的效用评估: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

(一)教材评价

(二)原活动评价

1.导入环节

2.主体环节

3.延伸环节

(三)重构活动评价

1.导入环节

2.主体环节

3、延伸环节

六、结论与展望

(一)本文的总结与贡献

1.在研究视角上

2.在研究内容上

3.在研究成果上

(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1980年Lakoff&Johnson合著的《Mephores We Live By》问世以来,隐喻不仅仅被视为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隐喻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概念系统、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研究发现,人类总是基于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常见的概念,通过概念间的相似性来建立隐喻性联系,从而完成对陌生的、抽象的、无形的、罕见的概念的认知。这样的认知方式对于处于具体思维水平的3-6岁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同理,幼儿园教学活动也应该充分认识并利用幼儿的隐喻认知规律来提升幼儿的发展水平。但至今为止,有关幼儿园隐喻化教学的研究成果还极为匮乏。
  本研究以幼儿园科学童话教学为例,探讨科学童话中抽象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和思维方式如何通过隐喻化教学以更好地传授给幼儿。
  本研究采取“反思与重构”的研究思路和教学个案研究法,试图通过对个案的深入解剖,为科学童话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我们以大班科学童话《小螃蟹找工作》的传统教学活动设计为靶向,通过对活动导入、活动主体和活动延伸的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设计由于没有基于幼儿的隐喻认知规律,缺乏隐喻化的认知支架、情感支架、能力迁移支架的帮助,从而难以使幼儿习得这一科学童话内蕴的抽象思维方式。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适宜进路正是实现教学活动的隐喻化。
  基于此,我们对大班科学童话《小螃蟹找工作》教学活动进行了隐喻化重构,探索出三条重构路径:图式化路径、表演化路径和迁移化路径,三条路径分别作为认知支架、情感支架和迁移支架,来帮助幼儿完成对《小螃蟹找工作》内含的一种抽象思维方式的认知与体验。
  最后,我们请幼儿园若干专家型教师对重构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幼儿园一线教师进行科学童话的教学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借鉴。
  本研究从多模态隐喻视角来重新审视与构建幼儿园科学童话教学活动,或将推动隐喻认知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