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外国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
【6h】

高中外国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问题提出

1.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2.基于学生审美活动现状的思考

3.基于翻译文学教育任务的需求

(二)研究现状

1.审美能力的相关研究

2.外国散文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一、概念界定

(一)审美能力的内涵

1.审美能力:能力的特殊类型

2.审丑能力:有内在张力的审美能力

(二)审美能力的构成

1.审美感知力

2.审美想象力

3.审美情感力

4.审美理解力

二、高中外国散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育现状

(一)受教者在审美能力表现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审美理解受模糊美学知识局限

2.审美感知受复杂意识指向影响

3.审美情感被功利认知结果削弱

4.审美想象干枯导致语言表现力孱弱

(二)教育者在培养审美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审美能力薄弱,重理性轻感性

2.缺失原文阅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

3.比较阅读教学不足,重分析轻综合

三、高中外国散文审美能力培育的侧重点与意义

(一)高中外国散文审美能力培育的侧重点

1.真实与期待:基于翻译学视域

2.语言与结构:采用语言学分析

3.审美、审丑与审智:建构审美体系

(二)高中外国散文审美能力培育的意义

1.由隔至通:建构现代的审美观念

2.由立及破:尝试各类形态的散文

四、高中外国散文中的审美与审丑因素

(一)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

1.文本中形象之崇高

2.文本中环境之优美

3.文本中情感之真善

4.文本中艺术形式之谐调

(二)教材中的审丑教育因素

1.文本中形象之败坏

2.文本中环境之恶劣

3.文本中艺术形式之不和谐

五、高中外国散文教学中培育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再现形象,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

1.诵读涵泳:培养语感

2.感官实践:发展联觉

(二)创造具象,培养独特的审美想象力

1.图文转换:驰骋驱遣想象

2.填补空白:催生完形想象

(三)涵养心灵,培养丰富的审美情感力

1.创设情境:以情动情

2.诱发体验:以情激情

(四)升华认识,培养深刻的审美理解力

1.传授美学知识:入乎其内

2.开展探究学习:出乎其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审美能力是能力的特殊类型,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重点。高中生这一群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在认知上,他们已经对部分艺术、文化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他们仍在不断扩大审美实践活动领域;在情感上,他们已经对各种美有了初步的体验,但是他们对美中所隐藏的价值与理解开始了有差别。需要继续通过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获得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外国散文作为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少进入美育的视野,但他与中国文学同样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任务。学生不仅要综合实践母语,同样要准确理解翻译家所转换的语言,要能解读外国散文,并从外国散文的阅读中提升审美能力。
  第一章对审美能力的内涵及构成做了阐述。本文所说的审美能力是以审美心理为基础,包括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力与审美理解力的综合能力。
  第二章调查了高中外国散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育现况。根据问卷调查与访谈记录的有效分析,得出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出现的问题。一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受模糊的美学知识局限,审美感知力受复杂意识指向影响,审美情感力被功利认知结果削弱,审美想象力干枯进而导致语言表达力孱弱;二是教师审美能力薄弱,课堂缺少原文阅读与迁移阅读。
  第三章分析了高中外国散文审美能力培育的侧重点与意义。外国散文的阅读教学应立于翻译学视域,采用语言学分析,建构审美健全体系。这有利于学生建构现代审美观念,养成现代观察点,尝试各类形态的散文,追求更卓越的审美个性。
  第四章挖掘高中外国散文教材中的美丑元素,以证外国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功用。本文呈现了形象之崇高、环境之优美、情感之真善、艺术形式之谐调等美的元素;也例举了败坏的形象、恶劣的环境与不协调的艺术形式。教材中美与丑的因素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丑可以衬美,使美更深刻与醒目,在揭露丑的审美客体中,主体更容易欣赏美;同时,丑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以显著,使我们在审美实践中更加珍视美的价值,对丑更加憎恶。
  第五章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为了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可以通过诵读涵泳与发展联觉等再现形象的方式。为了培养独特的审美想象力,可以通过图文转换与填补空白等创造具象的方式。为了培养丰富的审美情感力,可以通过虚拟情景与先验对照等深化体验的方式。为了培养深刻的审美理解力,可以通过知识传授与研究学习等方式。所提出的策略均以第四章所分析的元素为素材,并设计教学片段加以佐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