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经·国风》英译中的互文性研究
【6h】

《诗经·国风》英译中的互文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Methods of the Thesis

1.4 Structures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Shijing·Guo Feng at Home

2.2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Shijing·Guo Feng Abroad

Chapter Three INTRODUCTION TO SHIJING·GUO FENG’S TRANSLATORS AND ENGLISH VERSIONS

3.1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Shijing·Guo Feng

3.2 Guo Feng’s Translators and English Versions

Chapter Four INTRODUCTION TO INTERTEXTUALITY THEORY

4.1 Brief Introduction

4.2 Extratextuality and Intratextuality

4.3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textuality and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INTERTEXTUAL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SHIJING·GUO FENG

5.1 Extratextuality Reflected in Shijing·Guo Feng

5.2 Intratextuality Reflected in Shijing·Guo Feng

Chapter Six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The Author’s Recent Publications and Research Involved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翻译涉及两种语言及两个文本之间的转换。在此过程中,考虑到不同文化的译本才能被读者接受。译者要考虑文化因素,就要学习其他文本,这个过程就是互文活动,那么翻译也是一个互文的过程。本文将此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歌《诗经·国风》的英译研究中,旨在促进诗歌翻译研究及拓宽诗歌翻译研究的角度。
  作者选取互文性理论中的外互文与内互文分类,分析理雅各译本、汪榕培译本、杨宪益与戴乃迭译本,指出《诗经·国风》中的元素在不同篇目中构成外互文关系,同一篇目中的元素构成内互文关系。通过对《诗经·国风》三个译本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称谓、民俗、星象、句法以及声音等多个层面中均存在互文性。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词汇、短语、句子及诗歌结构、诗歌韵律等,发现三个译本的不同之处:理雅各的译本主要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传达原文意义,但是他的译文造成了文化的缺失。汪榕培的译本主要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在上述多个层面,较好地考虑到互文性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体现。此外,他适当的对互文印迹进行取舍,并灵活处理,较完整地体现了译者在互文性翻译中的阅读、阐释和改写。杨宪益与戴乃迭的译本,主要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以注释的形式建立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桥梁,传递了中国文化,从而帮助读者理解目的语。但是注释的方式破坏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简洁,且增加了翻译的工作量,对译者的能力具有较大挑战。结论认为:汪榕培的译本较好地唤醒了读者对中西方文化的互文联系。

著录项

  • 作者

    周楚;

  •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廖志勤;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翻译;文学翻译;
  • 关键词

    汉英翻译; 互文性; 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