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以元素观教学为例
【6h】

基于观念建构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以元素观教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化学元素观的提出

2.2 关于元素观的论述研究

2.3 关于元素观建构的教学研究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课题的研究方法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样本

3.4 研究工具

3.5 研究过程

第4章 基于元素观的教学实践

4.1 元素观现状问卷调查

4.2 本次调查研究所反应的问题

4.3 以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设计

4.4 教学实施结果和讨论

4.5 实践结论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实践体会

5.1 研究结论

5.2 实践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化学元素观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化学元素观能力测试问卷

附录3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附录4 《物质的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附录5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化学元素观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核心观念。化学元素观是从元素视角对物质及其化学变化本质的深层次理解,具有统摄性和持久的迁移价值,不仅能促进学生把握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思路提供思考框架,为学生形成化学认识指明思维方向。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元素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初中阶段“化学元素观”的基本内涵:初中化学元素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对元素的认识,主要观点(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二)从元素的角度看物质,主要观点(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2)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3)物质的性质与其组成的元素有关,组成元素不同,物质性质不同(4)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三)从元素的角度看化学反应,主要观点(1)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元素种类不变,(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总类不变,通过实验可以测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初中学生元素观建构现状,调查表明学生在元素观建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就是对知识方面的学习没有实质性的转变仅仅停留在记忆的水平。第二,对物质相关方面的认识未形成根本性的认识(元素性)。第三,对于化学反应方面未能从本质性对其进行认识。第四,在对物质的认识上未能与元素的组成进行相关的联系。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元素观构建的教学设计的模型,“元素观”为本教学设计的过程目标为解决基本事实性问题,并提出了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策略:
  1.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原认知;
  2.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促进教师互动;
  3.及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
  4.注重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并选取了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几个内容进行基于元素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最终目标帮助学生建构元素观。
  在本课题的教学实践结束后,设置相关内容的测试题,对两个实验班级初三(1)班和对照班初三(2)班进行及时测评,希望能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元素观建构的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