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现状及其与积极人格的关系
【6h】

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现状及其与积极人格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研究对象——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界定

1.2学校心理咨询师与普通教师、社会心理咨询师的关系

2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2.1 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界定

2.2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测量

2.3 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发生率

2.4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前因变量

2.5 工作倦怠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影响——后果变量

2.6工作倦怠的干预研究

2.7 国内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研究现状

2.8工作倦怠研究新进展

3积极人格与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3.1 坚韧性人格与工作倦怠

3.2幽默与工作倦怠

4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研究构思与研究方法

1研究构思

1.1 问题提出

1.2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假设

2研究方法

2.1 量化研究方法

2.2质性研究方法

第三章量化研究

1 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发生率

1.1研究结果

1.2分析讨论

2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2.1研究结果

2.2分析与讨论

3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工作相关因素的关系

3.1研究结果

3.2分析与讨论

4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积极人格的关系

4.1研究结果

4.2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质性研究

1研究方法

1.1访谈对象的选择

1.2研究工具

1.3研究程序

2结果与分析

2.1 对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一般认识

2.2学校心理咨询师自身经历工作倦怠的体验

2.3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2.4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2.5工作倦怠的预防与干预

3 结论

3.1工作倦怠的认识

3.2 工作倦怠的体验

3.3工作倦怠的后果

3.4工作倦怠的原因

3.5工作倦怠的缓解和预防

第五章总结与建议

1 总结

1.1 关于选题

1.2关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1.3研究结果的总讨论与总结论

2建议

2.1 关于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和教育政策的建议

2.2关于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干预及预防的建议

第六章反思与展望

1本研究的创新

2本研究的局限

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工作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一直是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倦怠一直是国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学校心理咨询师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心理咨询师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具有一定影响的新型的职业人群,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揭示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的发生水平,探索影响其工作倦怠的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工作相关因素,并尝试分析健康坚韧性、幽默风格与其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详细综述的基础上,对510名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了中国工作倦怠问卷(CMBI)、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幽默风格问卷(HSQ)的测试和分析,对其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工作相关因素进行收集调查:同时,选取830名教师、178名社会心理咨询师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参照群体,评估其工作倦怠的发生水平。 结果显示:1.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耗竭低于人际工作者的平均水平,并在工作倦怠表现上为情感衰竭程度相对低,而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相比要高,与国外心理咨询师倦怠症状表现有差异:2.在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中,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相关,专业背景则对工作倦怠没明显影响;3.在工作相关因素中,工作性质、学校类别、工作量、收入都对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有影响;4.积极人格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健康坚韧性、和积极幽默风格是有效的工作倦怠预测因子。 本研究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个案访谈法对8名学校心理咨询师和1名社会心理咨询师做了访谈,了解了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工作倦怠的认识,自我倦怠发展过程和体验、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倦怠预防和干预的方法和建议等等细节。 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及其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并为维护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健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研究的显著特色在于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校心理咨询师、教师、社会心理咨询师三组职业人群的工作倦怠进行对比研究,并且对工作倦怠与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工作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对以健康坚韧性、幽默风格为代表的积极人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进行探讨;另外采用个案访谈法对量化研究作了补充。但所得的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