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以来小学“品德课”改革的价值取向分析——基于生活教育的视角
【6h】

建国以来小学“品德课”改革的价值取向分析——基于生活教育的视角

代理获取

摘要

建国以来在政府自上而下主导的路径下,我国小学“品德课”改革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不仅引领课改的方向,制约着改革政策的制定,同时指导着教学实践活动及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等方法,借助生活教育的视角,对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小学“品德课”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挖掘改革价值取向的生活教育意义。通过探索小学“品德课”改革的过程,从理论层面对价值取向进行梳理,具体分析价值取向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探讨小学“品德课”改革价值取向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依据。
  本文对小学“品德课”、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教育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基本的界定,确立研究的文本分析依据,诠释了生活教育视角的内涵,探讨了“品德课”改革与生活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何以从生活教育的视角进行小学“品德课”改革价值取向研究。根据小学“品德课”改革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教育之间的关系,分阶段依次梳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课程变革进程中价值取向的变迁。具体阐明了在选择与确立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政策方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及相关实施活动等如何具体体现小学“品德课”改革的价值取向,反思了这些价值取向的合理性,以及对“品德课”改革与教学的影响。从小学“品德课”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政策方针以及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活动等层面,透过生活教育的视角,具体分析每个历史阶段课程改革价值取向: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无产阶级政权,以贴近国家政治生活为主,文革中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以阶级斗争生活为纲,改革开放后在素质教育以及以人为本与德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背景下,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迁,改革逐渐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呈现出走向人本化生活的倾向。基于对小学“品德课”改革价值取向历史变迁的梳理,总结了小学“品德课”改革价值取向嬗变的四个基本特征:第一,由工具性价值回归到本体价值;第二,由社会本位走向个人本位;第三,由最初的单纯被动适应逐渐向主动创生的方向转变;第四,根据改革的进程,由最初的封闭逐步走向开放,融入世界的主流价值渠道。通过生活教育的视角,对小学“品德课”改革价值取向的特征重新进行了解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