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楼梦》德文译本研究兼及德国的《红楼梦》研究现状
【6h】

《红楼梦》德文译本研究兼及德国的《红楼梦》研究现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第一章德文译本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库恩博士的生平

第二章《红楼梦》德文译本的底本考证

第三章“他者”眼中的《红楼梦》

第四章德文译本对原著的“文化误读”

第五章德文译本的“文学误读”与翻译策略

第六章《红楼梦》在德国的传播与研究综述

结语

参考书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我们民族文学中的瑰宝,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亦占有重要的地位。《红楼梦》走向世界,通过《红楼梦》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扬光大,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西方人学会汉语、能够阅读艰深的中文原著,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秀的翻译家。通过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完成一部好的译著,从而实现从语言到文学、再剑文化的中西转换。《红楼梦》在欧洲的传播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个译本本身就是两种存在着巨大差异的文化撞击后的产物,呈现出一种融汇中西文学观念、文化观念之后的特殊形念,因而对译本的研究往往充满了丰富的趣味性与多义性。一方面,译本投射着西人的观念,是我们窥测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又一个窗口;另一方面,译本带领我们透过“他者”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文学与文化,在我们惯常的思考轨道之外,不时带来意外的惊喜与全新的认识。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译本不仅在一部作品的传播史上,而且在两个民族的精神交流史上功不可没。 本文的核心问题就是围绕这部在欧洲流传最为广泛的《红楼梦》德文译本展开的。在开头的《引言》部分,笔者首先介绍了这篇论文的写作缘起。其次,通过多方搜求中西学者各类研究论文及专著片断,从译者个人的认识、中国学者与欧洲学者的评论等三个方面回顾了《红楼梦》德文译本的研究历史,作为本文研究论述的基础。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本文第一章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德文译本的背景介绍,其目的在于将译本置于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通过总结历史政治背景(包含中德政治关系)与思想文化背景(包含德国汉学的发展历史),仗读者了解到译本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二,真正的主角——弗朗兹·库恩博士登场,笔者通过搜集整理他的各类传记资料,介绍其翻译生涯,并评价其所取得的不朽成就,使读者得以结识这位伟大的翻译家、执著地游走于象牙塔之外的汉学家。 第二章是针对译本的底本进行的版本考证。这项工作看似枯燥,但却是译本研究工作的基础。只有确定了底本,才可能有的放矢地对译本与原著进行比较研究。鉴于译者在《红楼梦·译后记》中的错误解释以及《红楼梦》自身版本情况的复杂性,笔者直接深入译本内部,通过译本回目、重要证据、次要证据、译本受程本牵累而产生的错误、来源于三家评本评语的版本信息等多个角度最终确定德文译本的底本为程甲本和三家评本。 在第三章中,笔者着重介绍译者眼中的《红楼梦》,首先评介了他在《译后记》中对于《红楼梦》原著的整体认识,了解译者给予《红楼梦》的从主题思想到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及其对欧洲对于《红楼梦》的长期忽视进行的严厉批评。接着从德文译本对原著进行的结构改造入手,通过对回目与内容的比较,分别找到译本对原著的保留与删除的地方。接下来,对保留部分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译著究竟怎样保存了原著的主要思想与意蕴。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两位主人公生死缠绵的爱情故事、发人深省的成长历程与终极选择,也看到小说中中国风俗的完美展现,当然更看到那个曾经集合在老祖母温暖羽翼之下的大家族的分崩离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同落叶一样转瞬飘零,最终凑响了一曲哀伤的挽歌。应当说,这是译著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几十年来,译文读者正是通过这些内容,走进红楼世界,一览这部名著的绝世风采的。 第四章主要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重点探讨德文译本对原著的“误读”。 笔者鉴于译者对主人公贾宝玉的特殊重视,而将其对这一形象的“文化误读”单列一节加以论述。对于译著中的其他内容,笔者通过“前五回中的不同声音”、“只描写纯粹的爱情”、“人间悲喜剧——不容错过的凤姐家事”、“欢乐的高潮——刘姥姥的故事”四个部分,分析译文的“取中有舍、取中有改”,在“舍”与“改”之中产生的“文化误读”。让我们得以透过“他者”的视角更深地发掘原著的潜能,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体系的特征。 第五章的第一节是通过译本透视中西不同的小说观念。分别从“预言的部分缺失”、“诗词歌赋的矫情”、“重复的无意义”、“虚拟说书情境的颠覆”四个角度探讨译者通过固有的欧洲小说观念对中国小说文学特性进行的改造,从而揭示出译本所产生的“文学误读”。第二节则是通过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评价德文译本的翻译效果。从回目与内容的翻译看库恩对“归化”与“异化”手段的综合运用,并通过人名、地名以及文化局限词语这些负载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词汇的翻译再论库恩译本翻译策略的得与失。 本文第六章则另辟天地,回顾了《红楼梦》在德国160多年的传播历史。“传播”实际上主要包含“翻译”与“研究”两部分内容,本文前五章都是对《红楼梦》的德语翻译展开论述,这一章则把审视的目光放在德国学人的《红楼梦》研究上。笔者重点介绍了从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文学史》到新近出版的《中国小说史》中对《红楼梦》认识的不断进步、爱娃·米勒教授为1974年版的《红楼梦》德文译本撰写的长篇《后记》以及1992年波恩“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后结集出版的《红楼梦研究》论文集。这些文学史论与研究论文凝聚着百年来德国汉学家们对《红楼梦》的关注与热爱之情,在《红楼梦》的西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给予特殊的重视与褒奖。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对《红楼梦》德文译本做出了全面的考察,扭转了国内学界长久以来对于德文译本的重视不足的状况。通过笔者的研究给予德文译本这一《红楼梦》西传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以应有的评价。在与原著进行深入比较的同时,从语言、文学与文化等多重角度深入探讨德文译本自身所具有的文学特征与文化特性。通过对译本的研究理解《红楼梦》在海外传播过程中起到的清除欧洲中心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误解的重要作用,也通过译著中存在的丰富的“误读”理解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差异。此外,本文最后一章,对于德语国家百年的《红楼梦》研究史做出了综合评述,意在唤起从事红学与海外汉学研究的学者们对德国红学研究的重视,亦可为有志于此的学者提供深入研究的基础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