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CLA植物乳杆菌诱变后LAI基因mRNA差异性分析
【6h】

产CLA植物乳杆菌诱变后LAI基因mRNA差异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 言

1.1 共轭亚油酸简介

1.2 亚油酸异构酶的简介

1.3 共轭亚油酸的检测方法

1.4 诱变技术的简介

1.5 核酸的定量分析法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简介

1.7 选题依据

1.8 研究内容

1.9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乳杆菌N+离子束诱变

3.2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3.3 菌株总RNA的提取结果

3.4 反转录结果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3.6 结论

4 讨论

5 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癌,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免疫力、提高骨骼密度、防治糖尿病、降低胆固醇、促进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CLA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食品,但牛乳中的CLA水平相当低。添加化学合成的CLA可以提高乳中CLA含量,但是副产物难以处理,甚至有些化学原料会有一定的毒性。自然界许多微生物能够利用自身的酶将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转化成 CLA。目前,人们将获得 CLA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可食用的微生物,植物乳杆菌就是其中的一种。
  本研究从实验室保藏的植物乳杆菌P8出发,利用N+离子束诱变技术对其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CLA产量下降的负突变菌株,进行50代的稳定遗传。克隆野生型菌株亚油酸异构酶基因,构建质粒标准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负突变菌株和野生型菌株LAI基因mRNA表达的差异性。为探索产生CLA的分子基础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大力开发我区乳酸菌资源生产富含CLA保健乳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结果表明:
  (1)在真空度为10-3Pa,能量为15-20keV,束流为15mA,采用脉冲方式,离子束注入剂量为30~190×2.6×1013N+/cm29个梯度分别处理样品,得到“马鞍型”存活曲线。
  (2)诱变处理后每个处理随机挑取30个菌,得到正突变菌株共36株,负突变菌株共66株,其中最高产 CLA正突变菌株和最低产 CLA负突变株产 CLA浓度分别为0.2751mg/mL和0.0330mg/mL,转化率为27.51%和3.30%。
  (3)负突变菌株进行50次的传代后,有5株负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
  (4)稳定遗传的5株负突变菌株与野生型菌株之间的起始拷贝数差异显著,(p<0.05),其中9-6,9-7,9-25,9-26,4株负突变菌株的起始拷贝数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p<0.05),9-8的起始拷贝数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p<0.05)。5株负突变菌株的起始拷贝数之间差异也显著,初步表明mRNA表达水平对CLA的产量有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