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操纵理论对文学翻译的影响:《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6h】

操纵理论对文学翻译的影响:《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1.3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Manipulation Theory

2.2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2.3 Previous Studies On Manipulation Theory and Literary Study

Chapter 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nipulation Theory

3.1 Introduction to The Catcher in the Rye

3.2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s of Shi and Sun from the Manipulation Factors

Chapter 4 The Significance of Three Factors of Manipulation Theor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4.1 The Significance of Ideology

4.2 The Significance of Poetics

4.3 The Significance of Patronage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20世纪小说家塞林格的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代之一。这篇论文的作者尝试从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了此小说的两个汉语译本,并分析了其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对当代文学翻译的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印证了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三要素对翻译研究的实用性。
  该小说自出版以来,除了引起了广泛读者的关注,还激起了一阵追捧该作品主人公的流行趋势。该作品言辞新颖,主人公个性鲜明,十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另一面,同时这也是小说备受关注的根源。通过翻译出版引进中国以后,其译作同样得到了中国读者的青睐。借此机会,本文作者研究了该小说的两个有明显差异的中文译本(施咸荣译本和孙仲旭译本),并从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解释了诸多差异出现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翻译领域突显出了新的文化转向,由此翻译研究的指向从语言方面转向了文化维度,一种最杰出的代表就包括勒菲弗尔和苏珊·巴斯内特。勒菲弗尔在他的《翻译、改写和文学名声的操纵》一书中指出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等对于译者选择文本和选择翻译策略及译作的出版等产生的影响,并进行了有力论证。不同的时代的译者的翻译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语境很有可能也千差万别,正因如此,他们为了迎合读者的需要而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结合操纵论对施、孙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既能揭示该理论对于解释文学翻译的实际意义,同时又能有效证明文学作品重译的必要性。
  本文从勒菲弗尔的操纵论出发,对不同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两译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个译本从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三要素即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主要从译者对个别词汇等细节方面的处理展开。由此证明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因素,这些都对译者的选本、翻译方法及译文的出版发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