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设计研究——以小学品德教学为例
【6h】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设计研究——以小学品德教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一)教师角色

(二)教师角色设计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假设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对教师角色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担当

(二)不同学术荣誉的教师对“教师角色”认识和担当的差异表现

(三)小结

第三章 教师角色设计的实践操作研究

一、平等中的首席: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设计教师角色

(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关系培育:让课堂生动而温暖

(三)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对话者和引导者:从教与学方式的角度设计教师角色

(一)教与学方式

(二)对话式教学模式的课堂建构

(三)作为对话者和引导者要把握的几个细节

三、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设计教师角色

(一)教学评价设计

(二)用智慧的评价实施生动的点化

(三)作为学习促进者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心灵对话:教师角色设计的另一种展示

一、品德教学应有的生命意涵

二、“心灵对话”诠释“生命在场”

(一)教学是心灵的对话

(二)品德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

三、“让课堂弥漫心香”的实践研究

(一)参与:生趣盎然

(二)体悟:心泉涌动

(三)表达:情意相融

结语:关注生命成长重塑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人们现代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这些要求使教师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承担了多元化的角色。
   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培养儿童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促进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身心健康地成长。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师如何真正成为这样的角色,是有较大难度的。于此,本研究将主题界定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设计的研究——以小学品德教学为例”,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为小学德育课程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定位、设计、把握教师角色,提出操作策略。
   文章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传统的教师角色隐喻研究”、“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小学德育课程中教师角色”等问题进行大致梳理,本文认为德育课程教师必须正确理解课程,扮演好课程创造者的角色,以及儿童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了解目前小学品德学科教师对角色认识以及角色担当情况。本文认为当前小学品德学科教师对课堂价值的理解以及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对新课程赋予课程教师的多重角色普遍认同,对学生的关注、对教学中人文情怀的追寻和对教学评价的重视越来越多。但在具体实施和担当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深层关注还需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最后,本文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如何深度关注、合理设计和把握驾驭教师角色,从教学实践层面提出了较为丰富的操作策略。教师的角色转变渗透于教师的观念、能力、思维系统,教师应具有较强自我发展意识,重塑教师角色,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致力追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促进自身成长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