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指导个案研究
【6h】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指导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1.科学

2.幼儿科学活动

3.指导

4.教师指导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

3.案例分析法

4.调查法

四、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活动主题生成性较少

(二)部分科学活动内容不符合幼儿现有水平

(三)科学活动材料准备不足且使用受限

1.材料准备简便或不足

2.活动材料的使用受限

(四)启发性问题少且问题固定化

1.启发性问题少

2.问题固定化

(五)科学探究中存在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

(六)科学活动评价缺乏针对性

1.评价没有尊重幼儿差异性

2.评价内容单一且内容肤浅

五、提高中班幼儿科学活动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二)教师应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四)做好科学活动的环境准备

(五)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六)给予幼儿适宜的评价和鼓励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科学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篇章,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幼儿科学研究影响着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幼儿教师对《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实践指导中仍然存在许多困惑。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指导水平成为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教师指导为出发点,研究教师对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指导,探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丰富幼儿科学教育教师指导的相关研究理论,提高教师对中班幼儿科学活动的有效指导。 本研究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幼儿教师对中班科学活动指导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对本研究的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第三部分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和调查法,笔者在大连某幼儿园实习的半年期间,对其园里的8名中班幼儿教师进行了录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记录中班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的具体指导方式。第四部分分析教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经研究发现,存在问题如下:1、科学活动主题生成性较少2、部分科学活动内容不符合幼儿现有水平3、科学活动材料准备不足且使用受限4、启发性问题少且问题固定化5、科学探究中存在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6、科学活动评价缺乏针对性。第五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提高教师指导有效性的策略,包括以下六点:1、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教师应不断提高科学素养3、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4、做好科学活动的环境准备5、提高提问的有效性6、给与幼儿适宜的评价和鼓励。

著录项

  • 作者

    张孝坤;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学前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谷忠玉;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 关键词

    幼儿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