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6h】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的研究

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及难点

三、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节 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历史必然性

一、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诉求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现实必要性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塑造现代公民人格的需要

三、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四、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

第三节 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紧迫性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现状调查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目标的相关文本分析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教材中的公民教育内容分析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公民理论

一、公民的涵义

二、公民教育的涵义

三、公民教育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的理论学说

一、多元文化公民教育理论

二、多向度公民教育理论

三、世界公民教育理论

四、对上述理论的分析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及道德发展的理论学说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第四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的理论学说

一、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二、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第三章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地位、属性及建构原则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地位

一、必修课程

二、核心课程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属性

一、教育性

二、公共性

三、体验性

四、开放性

五、时代性

第三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建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三、科学性、累统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五、开放性原则

第四章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目标的建构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建构的原则

一、构建体系适应性原则

二、目标结构立体化原则

三、价值内涵动态平衡原则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目标体系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总目标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四维目标体系

第五章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建构

第一节 公民知识教育

一、法律知识教育

二、政治知识教育

三、环境知识教育

四、公民知识内容的组织与推进

第二节 公民道德与价值观教育

一、社会公德教育

二、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公共道德与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组织与推进

第三节 公民认同教育

一、个人认同

二、社会认同

三、国家认同

四、世界认同

五、多元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公民行为能力教育

一、公民“自治”能力

二、公共理性思维能力

三、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价值判断能力

五、社会参与能力

六、公民行为能力内容的组织与推进

第六章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的学科课程

一、公民教育学科课程的重要性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学科课程结构与设计

第二节 活动课程:培养主动公民不可缺少的课程类型

一、公民教育“服务-学习”课程的意义

二、“服务-学习”课程的实施

三、“服务-学习”活动课程案例:以加拿大为例

第三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中不可忽视的潜在课程

一、潜在课程的涵义

二、公民教育潜在课程的设计

第七章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走向实践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重视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推进的步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新技术的兴起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社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对我国的公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教育作为未来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我国改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学校公民教育是提高我国公民素质、推动现代化民主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落实公民教育需要专门的、规范的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然而,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没有一门课程可以承担公民教育的任务。建构学校公民教育课程是落实和深化公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尽快实现公民教育课程化,建构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教育课程现状,清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阐明建构该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建构公民教育课程的理论依据,力求在此基础上建构出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的地位、属性、目标、内容以及课程的组织形式。
  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本章主要研究公民教育课程现状,诊断现实问题。首先,从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两个角度分析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其次,对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现状及中小学教师对公民教育课程的认识进行调查研究、对品德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有关公民教育的内容课程做内容分析,调查发现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公民教育课程,教师对公民教育及公民教育课程的认识明显不足,在现有的德育课程框架中不利于公民教育的开展,限制了公民教育的进程和水平,建构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任务十分紧迫。第二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本章主要梳理相关理论学说,为建构公民教育课程寻找理论依据,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结构合理、富有弹性和充满活力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首先界定了本研究涉及的“公民”、“公民教育”、“课程”、“公民教育课程”、“课程建构”等核心概念,厘清了公民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差异;梳理多元文化公民教育思想、多向度公民教育理论和世界公民教育理论三种当代公民教育理论,并明确各理论对本研究的意义;总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和道德发展特点的相关理论学说作为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即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和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作为课程建构的核心理念。第三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地位、属性及建构原则。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必须是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课程具有教育性、公共性、体验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建构学校公民教育课程过程中必须遵循五点建构原则----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第四章和第五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目标的建构和内容的建构。公民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建构要遵循三个原则:建构体系适应性原则、目标结构立体化原则和价值内涵动态平衡原则。具体目标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知识维度、能力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和公民行为维度,这四个维度是一个整体,公民的培养最终都需要落实到公民行动上。课程的内容包括公民知识、公民道德与价值观、公民认同和公民行为能力四个方面。第六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组织。是对公民教育课程组织形式的设计。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应该以学科课程为主,结合活动课程,尤其是发挥公民教育的“服务-学习”活动课程对公民行为培养的重要作用,并重视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第七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走向实践的若干建议。公民教育课程要最终走向实践,必须要加强政府、学校、教师等各个层面对公民教育课程的重视,并分阶段逐步推进公民教育课程,从准备阶段到启动阶段,实现最后的常态化发展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