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年度学术年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年度学术年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年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03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会议文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课堂教学情况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受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委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于2007年继续开展"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项目"的工作.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业质量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撰写而成.文章首先根据相关测试、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结果,从学生学业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两个方面对北京市2007年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状况进行阐述;然后从不同角度对北京市2007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进行详细地分析;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 摘要: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本项目采用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研究了2007年度北京市五年级、八年级学生在思想品德、英语、科学、生物和体育学科上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层线性统计分析法探讨了可能影响学业测试结果的学生个体层面和教师层面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上述学科上基本达到相应学段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且多处于合格水平;②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业质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③不同学科间、同一学科内学生学业质量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科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④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综合应用能力为代表的高级认知能力、文字书面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⑤影响学业测试结果的学生个体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背景、家庭学习环境、生活习惯、相关学习过程因素等,教师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背景、教师教学准备情况因素等.在对上述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政策建议.
  • 摘要:依据《北京市2007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手册》,对北京市2007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一系列的监控与评价工作,学生问卷调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通过对学生整体的分析,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的对比分析,包括城区与郊县学生群体、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群体学习情况的比较分析,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详细情况,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学习、学校学习、学习习惯、学习策略与动机、学习负担与压力、学习情感体验与效能、对所测中小学四个学科学习的评价等,力图从学生视野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针对北京市全体中小学生、城区学生、郊县学生、借读学生等不同类别群体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是当前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在不断深入研究过程中,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项目组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对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为主,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视导、调查研究、个案研究为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007年,项目组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与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分别抽取了西城、宣武、海淀、大兴、顺义、密云、平谷、房山、通州等区县的89所中学(89个班级)的学生样本人数3282人,占北京市中学八年级总人数的3.61%. 结果表明,参加2007年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测试的学生平均分为60.2分,说明北京市中学八年级生物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依照生物学科的评价框架与学业水平设置标准,其中8.9%的学生达到了优秀水平,18.9%的学生达到了良好水平,40.3%的学生达到了合格水平.学校因素(如办学条件)、教师因素(如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是否一致)、学生因素(如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等对学科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 摘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城区办学条件较好的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和一所初中的二年级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录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小学英语、科学(生物)、思想品德、体育等8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以此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课后对8位学科教师的访谈,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因素、管理因素、课程教材因素以及学生因素进行了分析,完成了8个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报告.最后,对8个学科的报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北京市某校课堂教学质量存在的特点和共性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 摘要: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如何,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是当前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项目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一套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007年五年级思想品德学科依据《北京市2007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手册》,北京市分层抽样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了测试,对五年级学生学业成绩以及相关师生调研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使我们从客观的角度了解五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学生的学业情况,分析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调整改进的建议.
  • 摘要:为全面了解北京市素质教育实施状况,为提高北京市基础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信息和决策依据,200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北京教科院基教所委托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对于城八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入户调查.调研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总体实施状况较好,大多数学校重视通过开展有效活动增强德育实效性,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重视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教师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得到家长的认同.但与此同时,调研结果也反映出在学校办学行为、教师道德素质、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等方面还有待改进.项目组在进一步完善督导评估制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
  • 摘要:本研究构建衡量教师配置状况的指标体系,从数量、质量、结构3个角度,运用平均值法、改进的塞尔系数法,结合2003-2005年教育统计的数据对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的现状及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有:数量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师班比逐年增加,质量方面,义务教育阶段高级教师比例逐年提升,结构方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年龄主要分布在30-40岁间,平均年龄稳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质量的差异最为显著,塞尔系数分解发现,小学省际差异占总体差异2、3左右,远大于城乡差异,初中则城乡差异大于省际差异,约占总体差异2、3,但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教师质量的差异都有缩减的趋势.
  • 摘要:近些年来,有一批论者不顾中国国情,简单地移植西方后现代观点和思维路径,批评当下的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一样也是技术至上的社会;指责当下的中国教育也是主智教育、主知教育或科学主义教育.笔者认为,当下的中国社会不是成熟的现代社会,而是初步具有现代性的转型社会;不是科学盛行、理性过剩的社会,而是科学与理性精神贫乏的社会;不是物质富裕、精神贫乏的社会,而是物质、精神都不富裕的社会;当下的中国人不是"单向度的人",而是开始获得权利,人的完整性、丰富性开始展开,人的自由自主的本质开始展现的准现代人.当下的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而是正处在过渡时期的转型教育——既承受了过重的前现代教育的因子、又具有现代教育某些因素的复合教育.
  • 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简称"A版")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B版》(简称"B版"),是北京市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实验的两种教材.本文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主要依据,参照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研制的《北京市中小学教材选用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从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的体现、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材内容的呈现和表达以及教材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引导几个主要方面对这两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和概括这两个版本教材的异同、特色、价值、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实验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意在对教师有所帮助.
  • 摘要:人教版与北京版高中新课程语文实验教材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突出了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有一定弹性,既有助于必修课程基础性、均衡性的实施,又有助于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力求通过新颖活泼的栏目设置促进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推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通过栏目的合理配置,提示教学的基本线索,引导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并有效实施;配置相应栏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充分考虑与其他课程资源的配合,力求在现有条件下引导教师、学生利用好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教学.两套教材的选文、体例及专题探究等明显不同,各有特色.教师应参照两种以上的教材进行教学和新课程实验;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确定重点,分解难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处理好教材"综合性"和"专题性"内容相结合的问题.
  • 摘要: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纪律混乱、教学效率低一直是个突出问题,教师们对美术课堂及问题行为的认识也模糊不清,鉴于此,笔者在了解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该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选取了北京市三区四校进行美术课堂问题行为状况的实际调查,对部分优秀教师进行访谈,提炼并总结其课堂管理经验,探究目前中学美术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的实际状况、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以期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些许帮助.
  • 摘要: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中生物学科选用的两套教材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简称"人教版"),北京师范大学编写、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简称"新世纪版").人教版和新世纪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具有如下特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脉络清晰,教材内容的呈现和表达方式丰富,注重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引导,注重与其他课程资源紧密结合,版式设计和印刷装帧达到较高水平.教师教学时应坚持"用教材教"的理念,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注意教材的新变化.
  • 摘要: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校本课程建设初见成效: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在地方课程建设方面,主要采取"市、区两级分层管理,统一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工作策略,建立起市、区两级课程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运行配套机制,规范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根据北京市发展特点,统一开发出北京市专题教育地方课程,编写出北京市专题教育地方教材;立足区域课程资源优势,开发出各具特色的地方课程;依托基地资源优势,建立起规范的基地教育课程管理机制;以项目作为研究,带动了区(县)校本课程管理规范、有序的推进,使课程建设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深入发展:学校自主创新,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建设之路;全市校本课程建设走向系列性、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当然,在课程建设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如一些地方课程建设存在着前瞻性与现实性不足、规范不到位等问题,带来课程实施与理想预设的错位;缺少合格的师资队伍和合理的课时安排影响了地方课程实施的成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解不到位,出现了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中的错误认识和工作误区;校本课程课时的有限性与学生发展对课程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此,明确地方、校本课程建设职责,进一步落实地方、校本课程规划;结合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寻求地方、校本课程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建立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专项研讨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共享的课程资源平台显得尤为必要。
  • 摘要:在本文中,作者对高中课改后模块考试与学分认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误区做了梳理,对误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管理者有所启发.
  • 摘要:人教版与师大版高中新课程英语实验教材都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但在教材体例结构、内容选择、内容呈现等方面各具特色.人教版教材整体结构较为简洁,师大版教材则突出多样化的风格.在内容选择上,两套教材的选文视野开阔,信息量充足;语法项目安排得灵活性有余,系统性不足;由于选文不同,词汇的选择差异很大.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人教版每个单元不分课次,栏目设置相对固定;师大版的栏目设置比较灵活,变化多样.另外,两套教材对教学过程、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引导作用.建议教师在灵活使用教材之余,开发多种渠道,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 摘要:北京市于2007年秋,全市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普通高中物理选用人教版和教科版两种教材,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教科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的推进工作,一年来有计划地进行了一系列公开课、研究课.本文是作者组织北京市普通高中物理课改实验中的体会.主要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有效提问、创新实验、探究性教学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展示高中物理课堂中的亮点.
  • 摘要: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同时各级政府也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纷纷出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政策.有的区县在引进新教师时,优先满足农村学校需求;在评优评先与评职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市里还出台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以及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等政策,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调研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座谈法、实地考察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调研方法,保证点面结合、获得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80份,回收2268份,回收率99.5%;座谈涉及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和教师三个层面120人;访谈涉及校长和教师二个层面40人.本研究报告从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农村教师生活、工作条件、专业发展状况、调研获得的结论以及对策建议五个方面来陈述报告内容.
  • 摘要:注重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对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中国课程与教师关系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摆脱了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而彰显其主体性和批判性,二者的关系模式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转变.
  • 摘要:国内外学者对"胜任力"内涵的不同理解,导致关于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走向了两条路径.本文将这两条路径归纳为"卓越模式"和"基准模式",并比较了它们之间在各方面的不同之处.最后得出了这两种模式对中国关于胜任力研究及其应用的几点启示.
  • 摘要:大学生"回炉"就读是指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职业性再教育.本文利用专用性人力资本和通用性人力资本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专业通用性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是引起大学生"回炉"就读的真实原因.专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主要是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薄弱、办学理念陈旧等因素,学校缺乏未编码知识教育则是引起大学生专业通用性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直接原因.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摘要:积木是国内外托幼机构为儿童必备的首选玩具.幼儿搭积木的活动蕴涵了早期儿童发展目标中数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基本要素.目前市场上的积木,存在着尺寸不精确、比例不相符、形状不适宜、质地不结实、数量不匹配等很多问题.因此有关数学、科学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要素就得不到良好体现,儿童在其操作过程中自然也就体会不出其中的奥妙和有趣,建构不了相关的经验和形成正确概念.
  • 摘要:本论文从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出发,对北京市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与访谈,探讨了流动儿童在城市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政治、社会关系与文化排斥,深入分析了中国的户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教育体制及相关政策、城市社会群体观念与流动儿童被社会排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社会排斥,帮助流动儿童重新融入城市社会的政策建议,如进行户籍制度、教育财政体制、管理体制改革,让流动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和充足的教育资源,增进流动儿童与城市居民与儿童的相互交流沟通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