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末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播策略
【6h】

明末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播策略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西方宗教传播的“本土化”理念为主旨,通过对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的“适应性”传教过程的考察分析,来探讨在此特殊历史背景下,天主教海外传播的政治文化因素,和异于他国的传播方式与效果,以解读宗教文化传播作为异质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和时代特点。
   明代来华天主教传教士逐渐意识到当西方宗教遇到根深蒂固的东方文明时,以往的侵略性传教完全行不通,只有运用顺应东方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的“适应性”传教方式,即从服装、语言、习俗进而到思想方面不断接近明代的主流思想,并将天主教教理改造为中国人普遍接受的说教形式,才能使外来宗教本地化成为可能。这些“适应性”策略极大促进了天主教作为异质文化的融入过程,即它与异质文化通过对话、交流和融合而发展壮大的过程。事实上,天主教的“适应性”策略不是简单地对中国文化的单向适应,而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因为此后在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中西交流日渐频繁的背景下,皇帝通过传教士的文化传播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传教士在中国的角色也日益复杂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从历史角度看,开辟了天主教在华传播的新局面。
   异质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各自的地位不对等、影响不平衡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造成多起教难与“礼仪之争”的潜在因素。在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对话、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其文化产物既不是西方本土意义上的基督教文化,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而是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因受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与政治干涉,未能够成为独立的或主流的文化,但它更具文化多样性、适应性和生命力,为中国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注入了新元素和新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