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分析的地铁对交通通达性改善及地价增值响应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6h】

基于GIS分析的地铁对交通通达性改善及地价增值响应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区域通达性测度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2 资料获取及数据处理

3.3 通达性测度方法

第四章 南昌市地铁对交通网络通达性影响

4.1 地铁对通达性的总体影响

4.2 地铁对交通通达性格局的影响

第五章 地价对地铁改善通达性的响应及规律

5.1 地铁开通前后地价的空间格局及变化

5.2 地价对地铁改善通达性的响应模式

5.3 南昌市地铁通达性提升的土地升值测算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研究结语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城市拥有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长这些对城市的交通来说都将成为严峻的考验,堵城现象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个城市在发展公共交通都有较大的投入,近几年有较多城市开始新建地铁,掀起了一股地铁热潮。地铁作为重要的现代化交通方式之一,其在提升出行效率、缓解交通环境压力、合理的土地利用、改善要素集聚分配、促进出行公平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城市经济、尤其是土地价值产生不可忽视的外部性。本文以南昌市地铁一期工程的1、2号线为例,利用GIS构建南昌市的多模式交通网络,模拟居民出行的跳跃性,测度基于多类指标的交通通达性的格局在地铁开通前后的变化。并探讨不同类型的用地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铁改善交通通达性的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1)地铁对于南昌市的整体交通通达性产生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其对时间邻近性、空间邻近性、地域可达性及网络连通性方面的影响得到印证。根据测算结果,南昌市地铁对于其时间邻近性与地域可达性的影响较大,而对于空间领近性和网络连通性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2)在通达性格局方面,地铁的开通使得整体的通达性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且地铁对基于测度的时间、距离以及可达面积三类指标的通达性格局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此外,还发现地铁对于基于本文所测度的时间、距离以及可达面积三类指标的通达性格局,均产生“中心膨胀——外围坍缩”效应。
  (3)地价DEM格局的变化与通达性格局的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吻合性,不同类型用地的地价对于地铁改善通达性的增值响应模式不同,居住用地的响应模式为指数模式、商业用地响应模式为对数响应模式,工业用地则呈现线性响应模式。地铁的增值贡献最大的是商业用地,其次为住宅和工业。同一类型地价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铁改善通达性的增值响应模式也有不同。
  本文既丰富了相关研究的研究成果,又可为南昌市政府评估地铁对影响、城市经济外部性以及制订征收差别化的土地房屋税收政策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