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6h】

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概念界定

(二)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相关理论基础

二、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提出新的要求

(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对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的有效衔接提出新的挑战

(三)素质教育向对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提出新的任务

(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对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提出新的呼唤

三、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失效的原因

(一)、德育目标设置模糊,缺乏针对性

(二)、德育内容重复脱节,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三)、德育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四)、中学与大学各成体系,少有沟通

(五)、“应试教育”从体制上影响衔接

四、促进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对策

(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置德育目标

(二)与时俱进,及时修订教材,不断完善德育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灌输”与“启发”并重

(四)提高教师衔接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伴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和各国发展战略的需要,德育作为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通道其地位愈发显得重要,它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取代的。但是在世界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下我国中学与大学新一轮德育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在全国展开。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一方面要求我们要正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一体化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在德育实际教学中,中学与大学的相对分离,加上一些德育教师对德育衔接重视不够,往往导致不同学段德育教育不到位,而且彼此之间缺少密切联系和配合。比如,在德育目标方面衔接的层次性不明,渐进性不够;在德育内容衔接方面,不同学段交叉、重复或脱节现象较为突出;在德育方法方面,“满堂灌”、“满堂问”等方法显然不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忽视学生学习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在德育评价衔接方面,各学段以考试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素质教育进程缓慢。因此,无论从认识上还是实践上看,推进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性的加强,一方面是深化德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德育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在此,本论文主体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首先分别阐述了德育、德育衔接的含义,然后从德育的相关理论基础出发,全面地介绍了系统论、认知发展论、建构主义学校理论及其对德育衔接的影响。最后,从社会发展、国际形势、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四个方面出发,强调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的迫切性。
  第二章,研究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失当的原因。在德育目标方面,德育目标设置模糊,缺乏针对性主要是由于目标设置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目标指向狭窄,层次不清;在德育内容方面,德育内容重复脱节,影响学生兴趣主要是由于内容相对滞后,简单重复较多,渐进性缺乏;在德育方法方面,德育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主要是由于过分依赖“灌输”模式且中学与大学教学方法一致;在德育评价机制方面,“应试教育”对衔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唯分论”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重知识、轻价值观、能力和态度;另外,中学与大学各成体系,衔接意识淡薄,少有沟通等方面原因也影响有效衔接的实现。
  第三章,研究促进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对策。分别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科学地设置德育目标,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衔接意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几个方面出发提出详细对策促进两个学段的德育实现有效衔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