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与新西兰现行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6h】

中国与新西兰现行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二)外国母语课程标准的研究以及中外比较研究

(三)新西兰课程标准的研究以及读写课程标准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与新西兰现行母语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

一、中国现行母语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

(二)中国现行母语课程标准产生的社会发展背景

(三)中国现行母语课程标准产生的教学实践背景

二、新西兰现行母语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

(一)新西兰现行母语课程标准的象征——“鹦鹉螺号”

(二)《新西兰课程框架》的颁布

(三)新西兰现行母语课程标准的社会发展背景

(四)新西兰现行母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背景

第二章 中国与新西兰现行小学母语课程标准读写目标与内容比较

一、新西兰现行母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解读

(一)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

(二)注重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讲究学习方式,注重在实践中学习

(四)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未来

二、中国与新西兰小学阅读目标与内容比较

(一)中国小学阅读的目标与内容

(二)新西兰小学阅读的目标与内容

(三)比较与分析

三、中国与新西兰小学写作目标与内容比较

(一)中国小学写作目标与内容

(二)新西兰小学写作目标与内容

(三)比较与分析

第三章 中国与新西兰现行母语课程标准中课程评价的比较

一、中国现行母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评价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二、新西兰现行母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评价

(一)重视评价的甑别与发展功能

(二)对学生的评价以质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

(三)融合三方评价主体

(四)评价工具和手段多样化

三、比较与分析

(一)两国的评价范式转换速度不同

(二)两国评价主体多样化不同

(三)新西兰的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公正

第四章 思考与建议

一、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融合世界多元文化

二、提倡阅读文本多样性的选择,扩充学生的阅读面

三、注重写作创新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的养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教育一直被各国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教育改革更是各国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作为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母语教育,它在人类文化的创造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民族教育能否成功。不可否认,母语课程标准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母语教育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指引着本民族母语教育的发展和优秀文化的继承。同时,母语课程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中国对母语教育的改革体现在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此基础上经过十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改革试验,通过总结,教育部于2011年正式公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颁布的母语课程标准必将促进中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进一步强化。
  全球化背景下,自身的改革发展并不能带来优胜的局面,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其他各民族母语课程改革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才能走在世界教育前列。本文将选取中国和新西兰现行的母语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中国现行的母语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西兰现行的母语课程标准是2007年公布的《新西兰课程标准》和2009年施行的《新西兰1-8年级的读写课程标准》,在比较中主要采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和比较法,介绍了两国母语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对两国小学读写标准的目标与内容、评价建议两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新西兰注重阅读与写作,关注学生思维、创造等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职业做准备。通过分析两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便了解中国母语课程标准的不足,为我国母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本文包含引言和正文两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这些方面进行了介绍,对两国母语课程标准大致做一个系统的梳理。正文部分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对两国课标制定的产生背景进行了整理,让我们对两国课程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认识。第二章主要就两国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进行对比,从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两个领域对中国和新西兰两国的具体课程目标与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得出了新西兰阅读和写作上面的优势。第三章是对两国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的评价建议进行对比,分析出两国在此方面的异同点。最后进行总结,指出在课程标准的比较中得到对中国课程标准改革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