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隐喻视角下《诗经》意象隐喻及其翻译研究
【6h】

认知隐喻视角下《诗经》意象隐喻及其翻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1.4 Data and Method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A General Account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2.2 A General Account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of The Book of Poetry

2.3 Comments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

3.1 Conceptual Metaphor

3.2 Mandelblit’s“Cognitive Translation Hypothesis”

Chapter 4 Analysis of Image Metaphors in The Book of Poetry

4.1Definition of Image Metapho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Poetry

4.2 Image Metaphors in The Book of Poetry

Chapter 5 Image Metaphor Translation in The Book of Poetry

5.1 Metaphors of Similar Mapping Conditions

5.2 Metaphors of Different Mapping Conditions

Chapter 6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Acknowledgements

声明

展开▼

摘要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自古就有许多学者研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为能更好的传播《诗经》文化,翻译家和翻译研究学者们不遗余力地致力于《诗经》的翻译工作。目前,有关《诗经》翻译研究大部分学者是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分别在其音韵,字义,和句法等层面进行,认为诗经翻译应当做到传神达意。然而这些研究很少系统地涉及到《诗经》中意象翻译方面,并且很少有人从认知学角度就意象及其翻译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将用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中的意象隐喻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的认知翻译理论对《诗经》中的意象隐喻翻译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将丰富《诗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能使国内外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及内涵。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本研究的总体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语料收集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组织结构。本文所使用的语料主要是《诗经》中包涵意象隐喻的诗歌。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介绍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和《诗经》翻译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部分,即概念隐喻理论部分和认知翻译理论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分别运用第三章的概念隐喻理论结合意象定义,首先对意象隐喻进行了定义并讨论了其与诗歌的关系。然后对《诗经》意象隐喻进行分类并其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在充分理解隐喻的深层含义的基础上结合Mandeblit’s认知翻译假设理论对意象隐喻翻译进行分析,提出了三个翻译策略。第六部分对该研究的主要发现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以后的研究的建议进行总结。主要发现包括以下三点:(1)诗经中存在着的意象具有隐喻性,类属于概念隐喻,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对于不同意象隐喻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其翻译应当遵守求同存异的原则,尽量将意象隐喻译为的语读者所能接受的意象隐喻。(3)《诗经》意象隐喻翻译可以采取以下三个翻译方法:(1)保留源语中的意象隐喻,即意象隐喻在源语和目的语中都具有相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情况下,直接将源语中的意象隐喻翻译到目的语中。(2)保留源语中的意象隐喻并且加以注释,即在源语中的意象隐喻具有其特别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情况下,直接将源语中的意象隐喻翻译到目的语中并附上注释,以保留其特有的隐喻文化。(3)植入目的语中的意象隐喻,即在目的语读者因文化和认知差异而不能正确理解源语中的意象隐喻的含义的情况下,在译文中植入一个目的语中的意象隐喻。
  由于《诗经》的解读本很多,所以这可能会对《诗经》中意象隐喻的分类产生一定的认知差异,本研究的分类可能不会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希望以后能根据更权威更多的《诗经》解读本进行详尽的意象隐喻分类及翻译研究,同时希望本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能有更多的同行学者对《诗经》进行深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