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轮岗交流中问题和改善策略的质性研究——以苏州市直属高中为例
【6h】

教师轮岗交流中问题和改善策略的质性研究——以苏州市直属高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在我国推行的现状

1.1.2 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价值

1.2 研究的问题

1.2.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2 研究问题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1.3 相关概念的厘定

1.3.1 质性研究

1.3.2 教师流动

1.3.3 教师交流

1.3.4 教师轮岗交流

1.4 教师轮岗交流的理论依据

1.4.1 教育公平理论

1.4.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4.3 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1.4.4 人的发展的生态学理论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教师轮岗交流的相关研究

1.5.2 国外教师轮岗交流的相关探索和研究

第二章 研究过程与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访谈对象的选择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2.3.1 现场观察法

2.3.2 访谈法

2.3.3 文本分析法

2.4 进入研究现场

2.5 收集资料和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

2.6 推广度和其他

第三章 苏州市教师交流政策文本探究

3.1 苏州市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出台背景

3.2 苏州市教师轮岗交流的基本情况

3.3 苏州市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文本内容分析

3.3.1 交流指导思想

3.3.2 交流原则

3.3.3 轮岗的人员群体分析

3.3.4 交流类型

3.3.5 交流办法

3.3.6 制度保障

第四章 教师个案呈现和轮岗交流制度的问题

4.1 轮岗交流教师个案

4.1.1 P教师的故事

4.1.2 W教师的故事

4.1.3 C教师的故事

4.2 轮岗交流的工作和生活

4.2.1 “无奈的选择”----P教师的轮岗生活

4.2.2 交流时间太短----W老师的轮岗故事

4.2.3 很难适应教学节奏----C老师的轮岗生活

4.3 高中教师轮岗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4.3.1 行政化干预过多,教师轮岗缺乏主动性

4.3.2 “学校人”未转变成“系统人”,难以考核管理

4.3.3 对骨干教师无明确标准,轮岗教师能力无法衡量

4.3.4 政策执行不到位,轮岗公平难保证

4.3.5 激励措施有限,教师利益无法保障

4.3.6 价值导向不清晰,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4.3.7 师生关系不稳定,轮岗交流时间短

4.3.8 面临学校文化冲击,轮岗配套亟需加强

4.4 教师轮岗流动存在问题之原因剖析

4.4.1 制度因素

4.4.2 学校因素

4.4.3 个人因素

第五章 高中教师轮岗交流问题的改善策略

5.1 高中教师轮岗交流问题的改善策略

5.1.1 依托法律,规范实施细则

5.1.2 加大优待,把轮岗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

5.1.3 单独考核,“学校人”转变成“系统人”

5.1.4 以人为本,健全监督反馈机制

5.1.5 规范教师能力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1.6 明确价值导向,推动长效轮岗机制

5.1.7 消解校际间利益冲突,实现联合共同发展

5.1.8 关注教师的适应,培育更加开放的校园文化

5.2 对本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师资源的差距却极大地阻碍了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为推动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师的共同发展,消除“马太效应”,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校际互助合作,实现教育公平,教师轮岗交流成为一项具体的政策和制度。本文以苏州市直属高中为例,利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参与轮岗交流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年教师,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长期深入的访谈并结合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对轮岗教师进行研究。通过对P教师、W教师和C教师访谈记录的分析与整理,呈现轮岗交流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探究目前苏州市直属高中轮岗交流过程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推动教师轮岗制度在学校与个人层面上的完善。
  作为一项平衡师资的举措,轮岗交流通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互助的方式,促进了校际间师资的均衡,但仍存在诸多问题:(1)行政化干预过多,教师轮岗缺乏主动性;(2)“学校人”未转变成“系统人”,难以考核管理;(3)对骨干教师无明确标准,轮岗教师能力无法衡量;(4)政策执行不到位,轮岗公平难保证;(5)激励措施有限,教师利益无法保障;(6)价值导向不清晰,缺乏长效运行机制;(7)师生关系不稳定,轮岗交流时间短;(8)面临学校文化冲击,轮岗配套亟需加强等。
  要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有序有效的教师流动是为必需。轮岗交流制度的实施重点应放在如何激励教师主动轮岗,以及如何实现轮岗教师和流入学校的相互适应、共同发展两方面。为此,针对性地从制度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相应改善策略包括:(1)以法律为依托,规范教师轮岗实施细则;(2)加大对轮岗教师的优待,把轮岗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3)“学校人”转变成“系统人”,轮岗教师单独考核;(4)注重以人本,健全监督反馈机制;(5)规范教师能力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6)明确价值导向,推动长效轮岗机制;(7)消解校际间利益冲突,实现联合共同发展;(8)关注流入学校和流动教师的适应,培育更加开放的校园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