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学业倦怠的干预研究——以江苏省Y校为例
【6h】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学业倦怠的干预研究——以江苏省Y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2 学业倦怠的研究情况

2.1.3 学业倦怠的测量

2.2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研究

2.2.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精神

2.2.2 SFBC常见技术使用与策略

2.2.3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概念

2.2.4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研究情况

3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研究假设

3.2.1 理论意义

3.2.2 实践意义

4 研究一:高中生学业倦怠的现状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3 研究程序

4.3 研究结果

4.3.1 高中生学业倦怠总体状况

4.3.2 不同性别学业倦怠状况比较

4.3.3 不同年级学业倦怠状况比较

4.3.4 是否为寄宿生的学生学业倦怠状况比较

4.3.5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学业倦怠状况比较

4.3.6 不同家庭组成情况学生学业倦怠状况比较

4.4 分析与讨论

4.4.1 学业倦怠总体情况分析

4.4.2 讨论

4.5 小结

5 研究二: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学业倦怠的干预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团体辅导设计方案

5.2.1 设计目标

5.2.2 理论依据

5.2.3 团体名称

5.2.4 辅导时间与频率

5.2.5 辅导场地

5.2.7 方案内容

5.3 研究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研究工具

5.3.4 研究步骤

5.3.5 数据处理

5.4.1 实验组对照组的总体情况分析

5.4.2 在前测、后测、追踪测三个时间点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业倦怠得分的差异比较

5.4.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业倦怠得分在前测、后测、追踪测三个时间点上的差异

5.4.4 实验组学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前测和后测上的差异比较

5.5 对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5.6 对团体辅导疗效的分析与讨论

5.6.1 辅导过程的分析

5.6.2 带领者与助教的观察总结

5.6.3 取得干预效果的原因分析

5.7 对团体辅导操作过程的讨论

5.7.1 关于设置的讨论

5.7.2 关于目标的讨论

5.7.3 处理成员中途退出的讨论

5.7.4 对团体辅导成员同质性细化的讨论

5.7.5 其他干扰因素的讨论

5.8 小结

6 综合分析与讨论

6.1 综合讨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之处

7 结论与教育建议

7.2 教育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主要调查高中生的学业倦怠现状,检验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学业倦怠干预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中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疗效因子及操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分享,以期为高中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使用《中学生学业倦怠问卷》对江苏省Y高中的7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自愿报名的形式招募学业倦怠分数在64分以上的学生28名,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自行设计的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方案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研究结果显示:(1)在回收的636份有效问卷中,25.94%的学生存在中轻度学业倦怠,1.42%的学生存在重度学业倦怠。(2)高一年级倦怠总分低于高二、高三两个年级,差异显著,高二年级倦怠总分低于高三年级,差异不显著。(得分越高,倦怠水平越高。下同。)(3)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学业倦怠总分上差异显著,男性分数高于女性。(4)独生子女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但差异不显著。(5)寄宿生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寄宿生,但差异不显著。(6)单亲家庭学生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双亲家庭,但差异不显著。(7)对照组在前后测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8)实验组后测得分低于前测得分,差异显著。四周后的追踪测量结果亦是如此。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学业倦怠干预效果显著。(9)干预有效的原因主要有:团体辅导方案的合理性、入组前的充分准备、团体带领者对焦点精神的贯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