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元功能角度研究余华小说《活着》的汉-英翻译
【6h】

从元功能角度研究余华小说《活着》的汉-英翻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Significance

1.2 Methodology

1.3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Yu Hua and His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2.2 To Live and Its Relevant Study

2.3 The Translated Version To Live and the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View

2.4 The Relevant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To Live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Metafunction

3.1.1 Ideational Function

3.1.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3.1.3 Textual Function

3.2 The Application of Metafunction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Study in China

Chapter Four Metafunctional Analysis of C-E Translation of To Live

4.1 The Ideational Function Analysis of C-E Translation of To Live

4.2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Analysis of C-E Translation of To Live

4.3 The Textual Function Analysis of C-E Translation of To Liv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展开▼

摘要

作为中国当代杰出作家,余华不断探索尝试——从先锋派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叙事,再到音乐性散文——前后经历了三次写作风格的转变。作为余华从先锋实验到朴实叙事的转型力作,小说《活着》讲述了主人公徐福贵充满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小说诞生至今,在国内外读者、专家中引起了深刻反响,学者们对原作从叙事艺术到主旨思想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由美国学者白睿文翻译的该小说英译本ToLive于2003年发行,受到了西方各界读者的一致好评。与针对原作展开的深度研究相比,针对小说英译本的研究却十分有限。近年来在翻译界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语言学理论来指导其翻译实践和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它也为研究汉-英翻译提供了可行的参考途径。本文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理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将原文分解为语言三大功能载体来对其翻译效果进行评估。以元功能理论为基础,本文选取了小说中的典型语篇,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原作和译本间的案例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小说汉-英翻译的优缺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从对语篇概念意义的把握来看,译作对原文的概念意义传递总体上较为准确,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对中文词语、句子内涵和文化语境的误解。在自身翻译观影响下,译者对原作进行了过多的意译,虽然照顾了读者的接受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篇概念意义的传递。此外,本文还列举了小说汉-英翻译过程中的几处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在小说《活着》中,人物关系和主人公性格大多通过对话体现,这些简单朴实的对话却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因此,能否成功传递人际功能可以作为检验译文汉-英翻译的重要参照。通过对译作中多组对话分析,本文作者发现译者对小说人物关系和主人公性格特点总体把握准确。但由于译者对中国传统哲学了解有限,译文中也出现了个别误译现象。对于小说中多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采取了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这也体现了他“以中西方文化传播为己任”的文化价值取向。
   作为语言的固有功能,语篇意义集中体现了原作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并为其注入了极高的美学价值。相较上述两个元功能,译者对于语篇意义的传递最为精准。一方面,译者将原作中的时空倒错,重复叙事,音乐叙事等特色巧妙地融入译作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对于原作的尊重;另一方面,凭借英文作为母语的优势以及对汉语的熟练把握,译者对结构松散、逻辑性隐蔽的源语篇进行重构,最终使译本满足了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和阅读习惯。
   作为小说《活着》的唯一英译本,ToLive仅于2003年出版,仍在接受广大读者的检验。本文从元功能角度对小说汉-英翻译进行了客观分析讨论,以期为全面评估现有译作及其后续翻译改进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